跳到主要內容

在剪報中的多元學習(思考力、彙整力、寫作力)

不論你是否參加每一年國語日報舉辦的剪報比賽,其實透過剪報就是在學習寫作;比命題寫作更有趣!
以下分享我帶剪報的步驟:
 

(一) 揀選自己有興趣的題目或文章

不管是報紙上的投稿文章、專欄資料,甚至四格漫畫,都可以是發想剪報的題目。如果您有意協助孩子參加比賽,請選擇一個相似的領域,再為剪報命名更切確的標題。(至少收集五篇剪報)

(二) 選好剪報啟動感受判斷

如同作文一樣,請好好的審視題目。眼前的這張報紙就是「題目」,請孩子先進行標題的閱讀,然後推測這篇文章的立意是什麼?養成先看題目,再進行閱讀的習慣。


標題:《透過三種氣 了解你的腸胃道》
問問孩子:你覺得從這個標題,內容可能再說什麼?(推測)


(三) 針對題目進行材料收集

    《發散九宮格》就是蒐集材料的好工具。非班內學員可以搜尋《曼陀羅思考法》或《九宮格思考法》便知道一二。簡單來說,九宮格的中心為「題目」,可以將自己聯想到的事情(點子)寫進宮格中。

延伸上面的題目:孩子想到了認識消化系統、了解消除打嗝的方法、寫對於此次學習的心得。(他只想到三個) 

這樣的
Brainstorming(腦力激盪),就是在訓練學生常常思考寫什麼?過程中,親子可以一起動腦;若只有想到一、兩個點子,怎麼辦?沒有關係,因為並不會每一個點子都進行延伸學習。總而言之,多玩此遊戲,增進聯想力。

()進行剪報的延伸學習

有了點子後,就可以將點子幻化成圖文來呈現。大致上有三種面向:(1)進行報章資料形式的轉換,例如:畫圖、分析法;(2)延伸的調查或實踐行動;最後,再針對自學的過程,寫下心得感想(3)。

(A)用心智圖分析文章結構

心智圖有兩種型態:一種為將資料畫成心智圖;另一種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打心智圖。前者為心智圖中的基本功。參考下圖《炭治郎餅乾》剪報:本篇文章為「順序法」。建立孩子了解布局後,抓出每一小段落的「主角、事、時、地、接受物」,以泡泡圖方式進行結構分析。這樣的技巧在班內上課有教過,如果不習慣以泡泡圖作法,也可以以完整敘述句呈現;最後,寫出本篇文章的主旨。

(B)六何法或五何法的練習
這類的分析方法是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,判讀文章的WhoWhereWhenWhatWhyHow,再以表格方式彙整;此分析法有助於進行文章理解。

從這樣的整理術中,認識到標題中談到的「三種氣」;也知道消除打嗝的方法。

(C)
彙整資料重點的訓練

在進行剪報的延伸閱讀後,我提議第四個點子:「認識腸胃道」。與孩子先進行遠見健康雜誌的內容《你所不認識的腸道:腸道是人體的第二大腦》再帶他進行資料彙整。

倘若孩子不太會自行進行彙整,可以陪伴他先做每一段段落的閱讀,再詢問這一段的大意和重點;最後,將所有的摘要整理一次。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扎實的方法。

結論: 

仔細想想,上述A-B-C三種分析法正是自學常用的工具。不僅可以運用在課業上,整理課文的架構、摘錄學習的重點;對於閱讀理解也有幫助。除了分析法,還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延伸學習;包括手作、調查、旅行、欣賞,最後再用文字把經歷的過程、心情描述下來。這樣的學習,不正是結合「知識、能力、態度」嗎?


剪報,是一個多元學習的媒介;任何年齡都可以透過此方式啟動自我學習的方式。

延伸連結:

(1) 國語日報剪報比賽與歷屆作品

(2) 國語日報停課不停學線上全報閱讀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25小學生文言文俱樂部《第一期》開跑#8/31截止

  藏頭詩 所謂:「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。」李白年幼受到鄰居老嫗磨石杵的啟迪,而開始奮發勤學;又有一句成語這樣說:「笨鳥早飛。」都是促使這個俱樂部誕生的原因。 學生笨嗎?不!我們的孩子都是智力正常,只是他們並不是生在古文環境,國小課綱在這方面提供的太少,所以他們不熟練 ;如果再問願意接觸文言文的國中生,他們就能理解我說的: 「古文用字就那些而已,多看、多讀,對字義的理解就熟悉了!」 老靈魂 我並非讀國文系,但我喜歡文史裡的寓意;國文課不是習字、閱讀而已,而是 從文本中發覺當時的文化、作者的情境、此文的情意,引起讀者共鳴、啟發思想與共情。 普立茲獎得主詹姆斯‧米契納( James Michener )曾說:「一個國家的未來,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孩子在小時候所讀的書,這些書會內化成他對國家民族的認同、生命的目的、人生的意義和對未來的理想。」 我也喜歡歷史—弟子規道「勢服人,心不然;理服人,方無言。」—我經常用古人的話和歷史故事對孩子訓勉、探討時事—正如 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 ;這是我推崇讀歷史的原因,歷史是哲學的源頭。 俱樂部時間與收費 每週四晚上8:00-8:30是文言文半點點樂部故事時光。 這半點鐘的時段,我不會開門見山地對小朋友說:「來!我們讀文言文。」而是 我想要刺激孩子「想討論、想說話」 。 我也不怕家長在旁邊聽,因為家長聽,才能把自學方法帶走! 我雖是補教老師,但我不是開補習班的。 對我而言:「自學,才是我要培養孩子的能力;我的存在,只是這段路的推手。」 因此,我不會跟你吹噓這堂課;我教授的是作文與國中國文,所以這堂課裡面有什麼,都有我的專業在。 每個月$800元,相當於國中生一堂課的家教費,以伴讀、共享的角度邀請小學生進入文言文私塾,因此不論當月是幾週,就是收這個費用。 文言文俱樂部第一期活動時間: 2025-9月至2026-1月 共計五個月,合計4000元 (以家庭為單位,手足之間可以一起觀看;倘若年齡太小、影響群體上課則不建議共課喔!(老師有權利關閉麥克風,若頻率過高或有兩位以上同學反應,則老師保有權益請求退班。) QA彙整 問題一:「老師,學生人數多少?」 A:(八月試上57人)俱樂部開放70人額滿,滿了也進不來。70人上課會怎麼樣?不確定!但我知道「有家長(你)在」。這是文言文內容,如果我限制人數, 小學生對詞彙的敏銳度...

【招生訊息】教師簡介與114年春季班招生訊息

 劉婷教室簡介 2013年正式以此網頁做為教學歷程的傳播媒介; 在此之前,我兼任媒體人陳安儀旗下的作文老師。從早期在新聞媒體、廣告,至新竹科技業,依舊筆耕不輟;在成立文字工作室後,我又為各行各業撰文,故寫作與職場連結,產業詞彙的研究、寫作風格的調變,我都非常有經驗。 我擅長於管理、分析、統計、整合。 在教學進修與興趣研究下,我將「寫作前運思」作為引領基石;加上自己的寫作經驗、文章歸納的結論、對課綱趨勢的整合,以及學生成效的回饋,至今已發展出一套成熟的教學寫作系統— — 此系統簡潔扼要、易懂易學 。 劉婷老師從學生時代就代表學校參加競賽,至今執筆相關的工作也超過二十年,我清楚體會到書寫對邏輯思維的正面效益。 從寫作推往閱讀理解,或從閱讀到寫作之間的定義,我有足夠的經驗和方法傳授給學生。 教室成立時是以「 升學型語文教室 」創業,此定位是讓師生之間有明確的學習目標。 我將「審題」觀念 傳達到初始學作的國小生,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學對 。 在 知識的輸入上,從生活的五感體驗到108課綱的十九議題探討 ; 作文是語文綜合的表現,我予以國學常識的補充,為學生超前部屬,作為實實在在、加深加廣的資優課程。 2025春季班報名表 (連結點) 從作文班到現在已有數屆由國語文課程協助升學的國三生, 至今未曾 做過付費廣告,教室也沒有招牌,靠著口碑介紹。 我精進教學 ,在每個專題與趨勢中享受研究; 把學生教好,輔佐家長一起引導孩子更好的學習方式、樹立良善的價值觀,成為學生、家長信任的對象,是工作中的樂趣,也是回饋社會的表現。 如果你對於教室的課程有任何想了解的地方,可以透過社團私訊我;也推薦大家從下面文章或社團資訊,先理解我的教學策略與帶班方式後,再進一步和你的孩子介紹。 對老師更多了解 《理念篇》教育本來就不分體制 《理念篇》做一個有原則的老師 《理念篇》是誰罰寫誰,作文教室的訂正方法 《理念篇》 閱讀寫作老師給小學生的藏書閣 《教學篇》戶外作文寫生 ─ 打開你的六感雷達 《教學篇》揭開家長看不見的作文課 《教學篇》家教老師的深入閱讀七大技巧 《教學篇》骨架沒長好,連話都說不清楚 《教學篇》 閱讀理解有妙方 《經驗篇》作文與造句有關係 《經驗篇》破 解學習成語的秘訣 《經驗篇》破解速讀閱測的應考密技 《經驗篇》識字問題問與答篇 《經驗篇》避免流水帳寫作的三個途徑 《報名前閱讀》劉婷...

國中會考作文賞析-捨不得

如果這是六級分,那評審的分數是給賣弄文學造詣的人嗎? ( 文章放大連結點 ) 今年會考作文《捨不得》 看到鄉民的留言後便概要性地寫下這篇賞析;之後,我又連結到國中會考網站看看其他六級分的作文範本,還是這一篇最迷人!最後,我決定讓小學生讀這篇文章,讓他們來評鑑。 相關研讀連結: 學習單下載點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正式試題( 樣卷公布) 從國中教育會考作文題看平日須有 的寫作訓 練 文章賞析: 從文章的起、承、轉、合來看,作者運用自如、分配得恰到好處。 起,開頭短短幾句,道盡大千江南之中的不捨,最不捨得的就是 - 手機;這樣的 題材讓人發乎好奇,想讀下去。 ( 這很重要,大多數人寫的題材,分數不會高 ) 承,第二段,三句話完整的寫出智慧手機的便利、有趣、解悶的滋味;作者不僅擅用映襯修辭,文藻表現一氣喝成、淺顯易懂。 轉,發生悲劇就是轉,簡單一句「踏破鐵鞋」就帶過自己尋覓不到手機的過程,緊接使用譬喻,以各種虛實景象、聲音情境來強化手機遺失時的感受,最後再擬出一段排比,加強語氣。 合,是考題的重點,先引用名言就加分了,藉此來把「遺失→捨不得→捨得」推向另一個境界,捨得之後,看見街景的美妙、五官甦醒、頓悟生命的真理以呼應莊子言「御六氣之辯,以遊無窮者」,此時,再用大樹來比擬人生,暗示著此後身心發展,得以自由翱翔,這便是「捨得後的至高點」。 最後,補上一句古云「有捨有得」,又把發散出去的精神在收斂回來,以遺失一支手機,換得面對大千世界的曠達胸襟,這樣的結尾,非常雄偉,再回首對照第一段心頭上那些微不足道矣的枷鎖,可謂大悟大智。 我要說的是,這位學子一定是個愛閱讀、愛寫作的人,更厲害的是他懂得考試的技巧;看似如此誇張寫法,或許有違現實常態反應, 但卻不也見證了他對不捨與捨得之間的氣度 ;除此之外,相較其他同級分文章,此文用字遣詞的實力可說是超群絕倫。 六級分,實至名歸! 結論: * 鼓勵學生,看到題目的時候,先思考自己選用的題材。 ( 不落入套俗,才會脫穎而出 ) * 看見考官要考什麼,捨不得,目的不是要知道你捨不得的事情和心酸,而是想知道捨得後的心境。 ( 作者在第四段寫最多 ) * 背名言佳句、使用成語、擅用修辭增加文章力道;多練習拆解「題目背後的題目」,閱讀「小題材、大體悟」文章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