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13的文章

《幸福不良媽媽》、《我不是天生會當媽》

正當我交叉輪流的把《幸福不良媽媽》和《我不是天生會當媽》這兩本書的看完,心中是越來越多的肯定這件事情,如果,我自己帶孩子我希望能像作者這樣做。從女兒出生後,我閱讀的書大多聚焦在教養、親子相關的書籍, 每每大家都笑我第一胎「照書養」,但會生小孩,不等於會教 ; 加上,天生個性就是這麼敏感、在乎細節,所以,我龜毛的重視起孩子的心靈餵養,如同我的教學態度。 我不是天生會當媽。 我並不是當媽那天,我就知道怎麼教孩子。 過去一年半的時間,我用過強迫逼孩子使用奶瓶、逼孩子吃飯、逼孩子放棄夜奶,但我的孩子很酷,她也很堅持她想要的,她可以哭好久來表達抗議,而不接受放棄或投降;之後, 在好幾次驗證下,漸漸地發現並且認同沒有一個方式是適合所有的孩子。 因為個性不同,孩子自尊心較強但對新事物需要較久的適應力,我越逼她,她越退縮;我若大聲指責,她立刻大哭給我看,這時講什麼也都聽不進去了! 另外,也不是每個家長都能落實《百歲醫生教我的育兒寶典》書中的方法,就像我就輸在對哭聲總是太早投降,白天還好但半夜因為怕擾鄰,所以,戒夜奶第一次成功是在她的認知稍微成熟,聽得懂我的意思也願意採納我的說服時,才踏出成功的起步,當時,女兒一歲六個多月!雖然一覺到天亮的狀況反反覆覆,但孩子認知力夠的時候,比強褓的嬰兒用哭聲表達抗議的時間來得短一些。 給孩子自己決定的權利,不論孩子要或不要都尊重她。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插曲,媽媽接送小學生回家的路途上,孩子喊想喝飲料,於是媽媽掏出零錢給她,請她自己進去商店買,孩子拒絕要媽媽陪同,於是媽媽告訴她:「你有兩個選擇,一、拿著錢進去買,二、回家喝水。」,最後,孩子因為害羞選擇第二個,她還是給予肯定,而不是數落孩子膽小、譏笑她。 給自己與孩子喘息的空間很 重要。 說真的, 做母親最怕的是與孩子在一個空間裡面,彼此削弱對方體力的同時,信心、理想也跟著消磨了 ;隨著自己越來越懂得怎樣帶小孩,我更珍惜我與小孩的親子時光,我不想浪費時間在看電視,我想帶孩子出走,去探險、去活動;沒有了兩人世界的浪漫,那就三人生活的熱鬧,這是“心態的改變”。去年這時後,女兒也不過剛學會站,現在能走、會跑了,看著孩子一轉眼的長大了,便是要更享受著現在每一天她還黏膩我的時光;我們疼愛她、但不想寵壞她,我是這般地希望『 教養就像圈養,牧羊人與羊兒都在一個大框框裡面,誰都自在。

訓練視覺專注力4至6歲最關鍵

我非常認同職能治療師 張旭鎧 醫生說的「提升小孩專注力,首要了解不專心原因!」因為自己教學兒童美術和多元作文,我看見孩子們對科目表現態度的差異;但是,只要多花點心思,就能發現 引起小朋友學習最重要的因素就是「樂趣」,何不利用有趣的方式達到小朋友的成長呢? 。事實上,現在的教學環境,也多重視「引趣」,於是,課堂中會有些遊戲、故事、帶動唱等小活動,幫助孩子進入課程主題;坊間也有許多全腦開發課程,說穿了就是專注力的訓練。 職能治療師 張旭鎧 醫生的網站,有許多教養資訊和遊戲資源,在此分享: http://www.uho.com.tw/master/kai/index.asp 在知道 張旭鎧 醫生前,我最早是從網路新聞看到職能治療師 陳宜男 醫生的分享,後來也購買他的書籍《視覺專注力遊戲在家輕鬆玩》,漸漸地對「專注力的訓練」概念有更多了解。 「引導互動、找一找、問答對話」我覺得這是幼童階段更需要父母或照顧者陪伴的理由。 因此,如果你得知「訓練視覺專注力  4 至 6 歲最關鍵」,那可別輕易錯過這個關鍵期喔! 職能治療師陳宜男部落格: http://goof1108.pixnet.net/blog (下文引用陳宜男醫生的見解) 0 至近 1 歲   刺激視覺 可多拿顏色鮮豔的東西給剛出生的嬰兒看,看看寶寶是否有反應,觀察視覺能力是否正常。頸部肌肉較成熟時,可多抱著寶寶觀察事物,近 1 歲時,可讓寶寶玩配對遊戲,例如將三角形放進相同形狀框框裡,訓練基礎辨別能力。 1 至 3 歲   訓練辨別 1 歲後加強辨別能力,要結合語言,拿出蘋果請小孩念出顏色,或拿出紅色零錢包、紅筆、喜帖,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均是紅色。 4 至 6 歲   學習生活   此階段最為關鍵,分為四大部分訓練視覺專注力,讓孩童學習生活能力。 ( 一 ) 空間概念: 請孩子在一堆玩具中找出指定物,或訓練整理玩具,可將玩具圖片貼歸位地方幫助記憶。 ( 二 ) 記住特徵: 要學著辨識人臉並教導記住特徵,如身高、眼鏡等,再比較不同,藉此認人,訓練觀察力。 ( 三 ) 認識標誌: 教導認識警告標誌的意思,有助避開危險,或貼紙標明順序,訓練使用遙控器,增強生活能力。 ( 四 ) 手眼協調: 平時可多與孩童玩丟球遊戲,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