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來源:作業事務所_ 經家長同意圖片使用 |
學習有策略,事半功倍。分享一些,我在解讀國語文題目的看法:
這些思考視角,或許能讓大家了解「為何學習」、「學習的關聯性」進而「從細節之處,逐步累積自己的文學能量」。
以考題或參考書最常出現的類別來談:
一、相近詞
了解字義和相近詞,有助於增加自己的詞彙。這在寫作上,是有必要性的;我們不能老用一個詞彙貫穿全文,尤其間隔不到兩句裡,重複相同的詞,這樣會讓作文看起來很呆板。
例如:走進飯店,服務生站在門口歡迎我們,對我們說「歡迎光臨!」如果更改為:走進飯店,服務生站在門口迎接我們,對我們說「歡迎光臨!」可以讓文章閱讀起來更有層次。
二、照樣造句
照樣造句,就是依照範例的方式造句。這樣的造句在我看來,考的就是詞性,詞性對寫作重要嗎?當然重要,錯誤的文法,會影響文章的流暢性。例如:我今天在學校和同學打球。乍看之下,了解意思,但是語法的順序上,卻是不對的。應該更正為:今天,我和同學在學校打球。倘若「今天」二字,使用在句子的中間,則有強調的意思,以一般的敘事情況,無須如此。
另外,學生對副詞、形容詞也常會搞錯;例如:當老師發下考卷時,她慢慢的走到講台前,流露出膽怯的模樣。應該修正為:當老師發下考卷時,她慢慢地走到講台前,流露出膽怯的模樣。原因是:以文法來說,副詞在動詞之前,形容詞修飾名詞。(國中國文)
這類的題型,我會建議孩子先觀察詞性,再來思考答案。想名詞最容易,先想名詞,在套上形容詞、動詞、疊字詞等等......。
這類的題型,我會建議孩子先觀察詞性,再來思考答案。想名詞最容易,先想名詞,在套上形容詞、動詞、疊字詞等等......。
三、造句
造句是普遍最讓大家難以立刻就聯想到的。像是:「……將……」、「……於是……」、「當……不知道……」這類口語上,不常用到的詞彙,我就會先分析「字義」或「句子的關聯性」。
例如:「……將……」將,這個字有「就要」、「快要」的意思,當孩子能了解字義,他就能很快地知道怎麼使用它。例如:「如果明天天氣好,我就要去爬山。」等於「如果明天天氣好,我將去爬山。」
又或者,引導孩子認識連接詞,鼓勵他們去思考詞彙在句子中扮演的位置,是轉折連接詞、假設連接詞,還是因果連接詞,倘若孩子不了解連接詞的種類,那就幫助孩子累積知識。舉例:「……於是……」連接詞,直接告訴孩子,這個相近於「結果」的語詞,久而久之,當孩子聽到因果連接詞,她就能理解這些詞彙在文章中扮演的角色。
例如:「因為我沒有複習功課,所以考試就考不好。」等同於「我沒有複習功課,結果考試就考不好。」亦等於「我沒有複習功課,於是考試就考不好。」
結論
作文是國語文的綜合表現,我們雖然常說「我手寫我口」,但是細節裡,是呈現出孩子在「字的形音義」和「標點符號」的學習成果,因此確確實實地學習「字、詞、句、段、文」從小處練習廣泛思考,時間回饋的能量是受益匪淺。
最後,搞懂為何學習?學習的目標?我們才會認同眼前的學習;千萬不要認為這些題目只要「背多分」就好了喔!
延伸網站:現代漢語語法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