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續四個月沒有分享自學手札,原因很多,初期是意識到「非自發安排的危機」,所以,我停了課程活動,再來,孩子的生活自理知識已具備,所以,我開始調整自學的方向,簡化了主題課程,同時,思量關於「培養的定義」。
「有信仰總比沒信仰好」,信仰的力量不一定是牽制著宗教,而是一種正面的思考力量,就像“雨過天晴”的意境,這便也是面對困境時的信念。(到我先生這一代是第七代基督家族)
2015-04 開始每日金句
【方式】玄關貼著金句字報,早上出門前就會指字唸一次,前半個月,我會傳達金句的意思,久了,當孩子唸完金句,我就會問這是什麼意思。金句字報約莫一個月換一次,熟練則更換。
2015-08 開始每日讀經
【資源】讀經班秉持文化傳承的心意,多數是免費的,頂多繳交基本的雜費提供場地開銷,但是,我居住的鄉里,讀經班少,時間也晚,所以,我選擇自己受訓,自己帶領。讀經班是老師統一帶領,但仍要每天自行在家讀經才有效果,通常,從中庸、論語經書開始;我選擇女兒的弟子規(有聲書)開始,每天十五個小節,次日重複前一日所唸的末五節;剛好,一週完成一輪,考慮達百次才會更換書籍。以現有資源、女兒感興趣、有韻律感的經典之作開始。
【方法】每天早上出門前讀經,約莫十分鐘。讀完十五節,會讓女兒挑一節解釋,引用生活實例,這對孩子來說,是故事,也是省思的機會。
讀經,不只是讀經而已
《兒童讀經》是王財貴 教授發揚光大,好處網路上可以搜尋,當然也會有反對聲浪,認為孩子不了解意思,朗誦、背誦沒有意義。主觀想法,見仁見智。
但是,我為什麼要孩子讀經?
除了相信讀經功效、潛能開發(參考華山書院)、別人的經驗,短期來說,我要培養的是「定性」,同時,透過讀經教化自己和孩子的言行舉止,尊長、孝悌、禮儀、待人接物等等,這正是「品格教育」。
談品格教育中,讀經在此扮演“先備知識”,必須行於生活當中,才有意義。有時候,重複叮嚀,孩子視為父母個人的觀點,但是引用經書或主日學所教導的,孩子會有所收斂。套一個現象,當媽媽說:「巧虎書上有說,到餐廳吃飯不可以….」,這時,虎迷聽進了。
讀經收穫最大的是大人,因為我們會去反思;用生活實例去解釋經句,孩子有反省的機會,也能同理經句的意思。弟子規中有一段話是:「勢服人,心不然;理服人,方無言」,這句話,對應人與人相處、教育或管理不也行得通?想要孩子信服,先以身作則。
聽,語言啟發的敲門磚
我究竟花多少心思在觀察語言與閱讀的關係,不可考;但我關注語言啟發這件事情許久,包括寫作的連動因素,這些心得有機會再整理。
「聽」跟「說」是相輔相成。聽,有助於累積表達的「詞彙」。作文的最基礎,是我口寫我手的練習,其集合文字和表達邏輯才能流暢編撰;「聽」、「說」、「寫」,是一種延續的關係,「讀」則建立在認字、拼音、發音所連續喝成;問我為什麼要讀經,談更長遠一點,我在培養語言/語文能力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