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月參加翰林基金會辦的講座,這是關於翰林國語課本輔助教材的教學研習,講師是教材的編輯人-林美琴老師。
六月底,我把會考中心1~6級分範本都下載下來看過,想看滿分的文章水準,更要知道均標的程度。這次的研習課,開頭就是在談『標準』,一個老師對孩子設定的學習尺在哪,孩子的學習目標就朝向哪。我把這次研習課的心得分成三段來記錄:
(一)解釋一篇均標的作文應有的能力
作文三大基本能力:文章=構思精采+文字精準+結構精練。
何謂「構思精采」?美琴老師詢問在場的所有老師,如果用一個字表達你對人生的定義,你會選什麼字?學生會選什麼字?這真是好問題啊!就像今年會考題目-捨不得,大多數的學生都以阿公阿嬤的離世為題材,自然分數就不高。寫作是從想法開始,文字只是思想的輸出,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影響著書寫的題材與方向。另外,「文字精準」不等於文藻堆砌,老師用華盛頓砍倒爸爸「心愛的」櫻桃樹,來解釋用“心愛的”形容詞不是增添詞句的華麗,乃是象徵著這顆櫻桃樹對父親而言意義非凡;「結構精練」便是指段落的長短配置。
如何培養孩子上述的基本能力:
- 天份
- 豐富的生活體驗
- 廣度及深度的閱讀
在我來看,『練習』是必要的過程,想要使文字精確、結構精練,需要反覆的咀嚼文字,練習發現自己的寫作問題,仿作用詞造句,讓修辭的使用行如流水,成為寫作的習慣。
(二)閱讀與思考的關係與價值
素養=學校所背的東西都忘光後,所剩下的,叫做「素養」。
素養=學校所背的東西都忘光後,所剩下的,叫做「素養」。
如果說「素養」是教育下消化後的產物,那麼「思考」便是血液、是傳遞的媒介;在文學裡,「閱讀」是養分、輸入,那麼「問答」就是齒舌。
這是整個研習課程中,我最認真的一節,因為我在打造《思達讀書會》就是這樣想的,以上是這堂課的菁華,如果覺得不夠了解如何問答的家長,我推薦《親子共讀-客廳裡的讀書會》這本書,其寫得淺顯易懂,非常詳盡。
(三)閱讀好書的介紹
(三)閱讀好書的介紹
我特地,把林美琴 老師在這次活動中介紹的好書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,現場我都有翻閱,也打算陸續的引進這些書到教室來;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參考,也可以透過親子共讀的方式深化孩子的閱讀力。
- 兒童閱讀新識力
- 教出國中生的閱讀力(國中生)
- 上作文課了
- 繪本有什麼了不起
- 繪本遊藝場
- 手製繪本快樂玩
- 閱讀越聰明(國小生)
最後,我想分享的是,寫作的學習歷程是『敢寫→能寫→會寫→樂寫』,循序漸進的誘引學生越來越喜歡書寫,從扶持到放手,在“閱讀”與“寫作”的環境中,觸動感受、培養思考,設計多元學習方法,點燃孩子的寫作熱情。
除此之外,『深化閱讀』非常重要,陪孩子閱讀文章時,幫助他們找到人事時地物、專有名詞;練習抓生字、生詞,優美和有共鳴的段落,關鍵字句多加停留,例如:主旨句、轉折句、因果句;最後,由孩子提出質疑、不認同之處一起討論、研究。
借分享
回覆刪除謝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