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法內。教育工作室

2013年,我買下FA2013.NET這個網址。我撤下所有學生拿著作品合照的肖像,理由是,那些肖像照片沒有經過家長和孩子的同意就被我刊登在網站上;第二個原因是,我想重新定義法內教室,讓相似理念的家長、教育夥伴認識我! 

拍照,我對來說,是紀錄,紀錄學生的作品演變、紀錄上課現場的氛圍、記錄孩子的努力過程、紀錄這次的完美教案,應該是這樣才對;紀錄文章會慢慢補回,包括補上,正面照片的部份會避開刊登。
圖:我在《人本數想營》裡,陪伴小一生討論園遊會的攤位活動,由孩子們自行合力完成的環保彈珠台,省錢、有趣、充滿成就感!我體會到,在支持與陪伴下,「教育」好像可以只是創造學習環境、適度的給予引導就好。

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,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. -W. B. Yeats.
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,而是點燃一把火。-愛爾蘭詩人葉慈

法內創辦緣由
在沒有小孩之前,我其實想開才藝班,跟一般的才藝教室沒有太大的差別。有了孩子,我再回顧個人的學習經歷和自學經驗,我好奇起這股不斷想學習、想挖掘知識的動力如何興起,所以,我回到台灣藝術大學進修藝術和教育課程,也在這兩年當中,有了讓我有觀察體制的契機,我從探究中逐步釐清內心的掙扎和確立孩子的教育方向,因此,我以實踐理念的心態,定義法內教室為“教育工作室”

我有在補習班跑堂和接家教,對於教育環境有些感觸。
若以相同的學科,補習班的進度是配合學校課綱進度在走,但家教可以不用,能因為孩子的強弱,加深或放慢教授的內容,或以不同的形式加強。補習班有同伴,相對地,可能比一對一的家教更有趣,這可能不是老師教的差別,而是“學習氛圍”,有些活動人多會刺激腦力激盪、才有歡樂,才可能燃起學習動力;但是,同儕干擾的機會也增加了,控場的方式也改變了,教育觀察的機會也減少了。


《法內文藝教育工作室》採折衷作法,小班制,小班到一人成班,大班到六人為限。課程內容和進度有了彈性,課堂練習機會可以增加,老師也能充分關注每一位孩子的上課反應,課後便能寫下觀察紀錄,在有必要的時候,可以和學生或家長討論,學習紀錄也能作為教學方向的調整參考。

非洲有一句諺語: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. 
意昧著「養育一個孩子需要靠全村人的力量。

三角錐體合作關係
我認識的《赤皮仔自學團體》就是從社區開始,這是一群大人、青少年在推動的,辦得非常的好!我所知道的《諾瓦小學》也是這樣,家長們非常支持學校,並且一起幫助孩子完成壯遊希臘夢,這當中,孩子要參與行前規劃、用換工方式籌備旅費。

若縮小到《法內教育工作室》裡,當老師和家長有共識時,我們是不是可以一起合作?家長認同老師的教學、言行,甚至願意一起協助孩子,老師可以視學生的能力調整進度、甚至陪伴學生一起逐夢,這三角關係有了信任、合作的關係,那麼孩子就是三角錐體的頂點,我們可以說,是理念、老師、家長支撐他們往前走,也可以說,孩子領著我們的陪伴與支持往他的夢想走

教學核心
『想像能力、表達能力、解決問題能力、合作溝通能力、覺察能力、自學力』是我認為教育要培養孩子的技能。學數學是在培養邏輯、策略和分析的技能,目的在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思維;歷史課不只有了解古今朝代興衰脈絡,認識文化的演進,進而刺激民族意識、因果演釋和自省覺察。瞭解為什麼而教?為什麼而學?看懂學習意義,發現樂趣,才不要成為分數幫兇,才有辦法感染和影響孩子,學習之路才會長久。

從學科來說,我教美術和作文;文字,是圖像的延伸,情感表達的可以在塗鴨、口述、書寫,這就是中間的關聯性。但是,美術和作文這兩個科目,家長和孩子抱著不同心情面對,過程和結果可想而知!我的教學核心環繞在『觀察→感受→思考→表達』,在這樣路徑下,孩子會開始喜歡寫作,這時,再加入修辭學,你認為他們還會排斥嗎?

教學理念
  1. Gardner多元智能理論的啟迪,教學設計傾向多元層面的刺激,非單一面向的培育
  2. 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面,需要把學習的主導權還給孩子,簡單說,老師不完全的直接教授知識,而是從觀察者、陪伴者、支持者的角度,讓孩子自己探索、推理思考、解決問題、發現事實或法則、享受學習過程和結果。
  3. 課程設計上,我採螺旋式設計方式,課程內容以不重複的進行,有系統的循環學習
  4. 杜威做中學
相關資訊:
  • 元智能理論在資優教育的啟示
  • 布魯納(J.S.Bruner)的學習心理

教室空間
在室內上課,也可以在戶外上課;人少,學生走動,在我的視線範圍都還能顧及到。不過,學齡前的課程要親子一同參加,主要顧慮在幼童安全與生理協助,也希望家長從觀課中培養三角錐體的合作關係。

活動科目
除了我本身開課的課程,陸續或不定期方式會與其他教育工作者合作,將資源引入新湖小鎮,以豐富孩子的生活感受。

備註:2017年停止網站網址續約
v.2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招生訊息】教師簡介與114年春季班招生訊息

 劉婷教室簡介 2013年正式以此網頁做為教學歷程的傳播媒介; 在此之前,我兼任媒體人陳安儀旗下的作文老師。從早期在新聞媒體、廣告,至新竹科技業,依舊筆耕不輟;在成立文字工作室後,我又為各行各業撰文,故寫作與職場連結,產業詞彙的研究、寫作風格的調變,我都非常有經驗。 我擅長於管理、分析、統計、整合。 在教學進修與興趣研究下,我將「寫作前運思」作為引領基石;加上自己的寫作經驗、文章歸納的結論、對課綱趨勢的整合,以及學生成效的回饋,至今已發展出一套成熟的教學寫作系統— — 此系統簡潔扼要、易懂易學 。 劉婷老師從學生時代就代表學校參加競賽,至今執筆相關的工作也超過二十年,我清楚體會到書寫對邏輯思維的正面效益。 從寫作推往閱讀理解,或從閱讀到寫作之間的定義,我有足夠的經驗和方法傳授給學生。 教室成立時是以「 升學型語文教室 」創業,此定位是讓師生之間有明確的學習目標。 我將「審題」觀念 傳達到初始學作的國小生,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學對 。 在 知識的輸入上,從生活的五感體驗到108課綱的十九議題探討 ; 作文是語文綜合的表現,我予以國學常識的補充,為學生超前部屬,作為實實在在、加深加廣的資優課程。 2025春季班報名表 (連結點) 從作文班到現在已有數屆由國語文課程協助升學的國三生, 至今未曾 做過付費廣告,教室也沒有招牌,靠著口碑介紹。 我精進教學 ,在每個專題與趨勢中享受研究; 把學生教好,輔佐家長一起引導孩子更好的學習方式、樹立良善的價值觀,成為學生、家長信任的對象,是工作中的樂趣,也是回饋社會的表現。 如果你對於教室的課程有任何想了解的地方,可以透過社團私訊我;也推薦大家從下面文章或社團資訊,先理解我的教學策略與帶班方式後,再進一步和你的孩子介紹。 對老師更多了解 《理念篇》教育本來就不分體制 《理念篇》做一個有原則的老師 《理念篇》是誰罰寫誰,作文教室的訂正方法 《理念篇》 閱讀寫作老師給小學生的藏書閣 《教學篇》戶外作文寫生 ─ 打開你的六感雷達 《教學篇》揭開家長看不見的作文課 《教學篇》家教老師的深入閱讀七大技巧 《教學篇》骨架沒長好,連話都說不清楚 《教學篇》 閱讀理解有妙方 《經驗篇》作文與造句有關係 《經驗篇》破 解學習成語的秘訣 《經驗篇》破解速讀閱測的應考密技 《經驗篇》識字問題問與答篇 《經驗篇》避免流水帳寫作的三個途徑 《報名前閱讀》劉婷...

國中會考作文賞析-捨不得

如果這是六級分,那評審的分數是給賣弄文學造詣的人嗎? ( 文章放大連結點 ) 今年會考作文《捨不得》 看到鄉民的留言後便概要性地寫下這篇賞析;之後,我又連結到國中會考網站看看其他六級分的作文範本,還是這一篇最迷人!最後,我決定讓小學生讀這篇文章,讓他們來評鑑。 相關研讀連結: 學習單下載點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正式試題( 樣卷公布) 從國中教育會考作文題看平日須有 的寫作訓 練 文章賞析: 從文章的起、承、轉、合來看,作者運用自如、分配得恰到好處。 起,開頭短短幾句,道盡大千江南之中的不捨,最不捨得的就是 - 手機;這樣的 題材讓人發乎好奇,想讀下去。 ( 這很重要,大多數人寫的題材,分數不會高 ) 承,第二段,三句話完整的寫出智慧手機的便利、有趣、解悶的滋味;作者不僅擅用映襯修辭,文藻表現一氣喝成、淺顯易懂。 轉,發生悲劇就是轉,簡單一句「踏破鐵鞋」就帶過自己尋覓不到手機的過程,緊接使用譬喻,以各種虛實景象、聲音情境來強化手機遺失時的感受,最後再擬出一段排比,加強語氣。 合,是考題的重點,先引用名言就加分了,藉此來把「遺失→捨不得→捨得」推向另一個境界,捨得之後,看見街景的美妙、五官甦醒、頓悟生命的真理以呼應莊子言「御六氣之辯,以遊無窮者」,此時,再用大樹來比擬人生,暗示著此後身心發展,得以自由翱翔,這便是「捨得後的至高點」。 最後,補上一句古云「有捨有得」,又把發散出去的精神在收斂回來,以遺失一支手機,換得面對大千世界的曠達胸襟,這樣的結尾,非常雄偉,再回首對照第一段心頭上那些微不足道矣的枷鎖,可謂大悟大智。 我要說的是,這位學子一定是個愛閱讀、愛寫作的人,更厲害的是他懂得考試的技巧;看似如此誇張寫法,或許有違現實常態反應, 但卻不也見證了他對不捨與捨得之間的氣度 ;除此之外,相較其他同級分文章,此文用字遣詞的實力可說是超群絕倫。 六級分,實至名歸! 結論: * 鼓勵學生,看到題目的時候,先思考自己選用的題材。 ( 不落入套俗,才會脫穎而出 ) * 看見考官要考什麼,捨不得,目的不是要知道你捨不得的事情和心酸,而是想知道捨得後的心境。 ( 作者在第四段寫最多 ) * 背名言佳句、使用成語、擅用修辭增加文章力道;多練習拆解「題目背後的題目」,閱讀「小題材、大體悟」文章 。

《經驗篇》破解學習成語的秘訣

國小三年級一定會出現成語的學習要求,但是,十個學生裡,就有九個學生反映成語很難記得住,鮮少有喜歡或能擅用成語的,歸類四個學習成語的方法提供參考。 一、有成語的對話 父母刻意地使用成語對話,這是最有影響力的。例如:「家裡變得亂七八糟的,我們趕快同心協力來收拾。」、「不可思議吧!媽媽能想到這個點子是不是絕頂聰明!」、「哇!我們的姊姊,不但漂亮又有智慧,可說是「秀外慧中」耶!」 …… 此時,小孩若因不懂而提問,長輩便能機會教育。「成語造句」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將成語變成對話中的詞彙,生活上多多練習,百利而無一害。 二、聽讀成語故事 成語是有典故的,不論是單單解釋成語原由、成語笑話、或以成語編寫有趣的故事、甚至成語小測驗,所有相關書籍對成語故事的描述皆如出一轍,只是編排方式略有不同。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或需要選擇閱讀,都可以增強對「成語」的認識。然而,據我了解,認識「成語典故」最能加深記憶。 三、增強樂趣的方法 看圖猜成語、成語大富翁、成語接龍、成語填字、限與什麼有關的成語挑戰等等,都可以增強學生對成語的學習意願。曾經,就有學生在課後跑來和我多要一份猜成語的學習單,說要帶回家和爸媽一起玩。對於成語量不足的小孩,可以先逐一解釋成語意思再進行遊戲,也不失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好方法。 四、字義推敲的練習 國字為形、音、義堆砌,拆解成語的「每一個字」是在累積對文字的認識,作為日後理解文言文之基石。例如:敝帚自珍,可以先讓學生就先備知識來推敲這四個字的意思,普遍學生皆可對「自」、「珍」二字直覺反應「自己」、「珍惜、珍貴」,少數者對「帚」字有感於「掃」,「掃把」。此時,拿出字典查詢,尋根究底,不但可以知道「敝」有敗壞的、破舊的之意,還能知道 「敝」有 謙稱自己的意思。 語言是一種耳濡目染的學習方式,除了成語,俚語、諺語、歇後語都是值得我們認識和使用的詞句喔!你絕對想像不到,當不再強迫 學習 ,孩子們是非常喜歡玩弄文字的。   成語查詢網站: 在 線 成語 辭典 台 灣 成 語 網 推薦成語書籍: 《成語小劇場》 國語日報出版 《看笑話學成語》 螢火蟲出版 《有趣的成語遊戲》 聯經出版 成語大富翁 下載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