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讓兔子做兔子、烏龜做烏龜

傅娟:讓兔子做兔子、烏龜做烏龜

不管走到哪裡,這個多才多藝的美麗母女四人組,都引人注目。傅娟的三個女兒從小考進音樂班、美術班、體育班就讀,參加各種大小才藝比賽、表演,展現真本領。年僅十三歲的老二歐陽娜娜,今年更考上美國數一數二的寇蒂斯音樂學院(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),已於八月底赴賓州費城,成為該校最年輕的大提琴主修生。

傅娟也曾和許多媽媽一樣,不自覺將自己的期待加在女兒身上。起初,她興沖沖帶著有美術和體育天分的老大妮妮,跑遍琴、棋、書、畫外加舞蹈教室。但是,當妮妮學鋼琴,練不到幾分鐘就放下初學者琴譜《拜爾》,完全不按照媽媽的計畫行事,母女關係因此不再甜蜜。而本來跟在旁邊欣賞音樂的娜娜,琴藝卻在三個月內,就超過姊姊。

看出個性,帶孩子順著天賦走
傅娟逐漸看到,三個女兒有三種個性,她開始接納,並且支持。十七歲老大妮妮像兔子,聰明、敏捷但沒耐性重複細節。畫畫有自己的創意,不喜歡制式規定的框架。她同時也展現極佳的身體能力,因此一路從小學的美術班,到目前大同高中的體育班,主攻花式溜冰和競技體操。

老二娜娜像烏龜,有毅力,肯苦練,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夢想。自稱「很喜歡排時間表」的傅娟,在娜娜身上找到共鳴。「時間表如果排給妮妮或小妹娣娣,就是廢紙一張,」傅娟說,但娜娜從小喜歡媽媽幫她排時間表,而且可以「細到這二十分鐘練第一、第二首,休息十分鐘再練第三、第四首。」

老三娣娣則是獅子,很有表現欲,「她需要掌聲,舞台是她前進的動力,」傅娟說。從五歲起娣娣就表現出對舞蹈的熱愛和自信,練韻律體操可以邊哭邊拉筋,連續練三、四個小時,因為「她知道好的表演要靠努力練習換來。」和兩個姊姊一樣,娣娣也是各種舞蹈比賽的常勝軍。
「父母一定都知道子女的特長和個性,只是你願不願意相信和支持,」傅娟說。對老大妮妮她嘗試過所有方法,到老三娣娣,即使成績不如預期,不適應大班生活,她也不緊張了,「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過程,」她說。

單獨約會,談學習也顧心情
每學期開始,傅娟都會和每個女兒單獨開會,討論想學、不想學什麼,想上、不想上哪些課。然後列出理想可行的課程表,生活就在安排、接送三個女兒的節奏中忙亂著。

始終關切孩子開心與否的傅娟認為:「只有讓孩子做她擅長、想做的事,她才有動機、才會做得開心。」娜娜一天八小時苦練大提琴,遇到無法突破技巧難關的低潮,會邊練邊哭。妮妮看不下去,質疑媽媽「讓妹妹沒有童年」。傅娟有時也惶恐懷疑,總在一對一祕密約會時跟娜娜確認,「即使練得那麼痛苦,你還要繼續做這件事嗎?」娜娜總是肯定的回答說:「這就是我的童年。」於是,傅娟相信,音樂,真的是她要的選擇。

曾經,妹妹娜娜的音樂比賽成就是妮妮「青春期最大的沮喪」,但在她第一次主動要求超時苦練花式溜冰後,傅娟便帶她參加表演和比賽,讓她建立自信。傅娟也鼓勵不會看譜的她,學習薩克斯風,妮妮終於在其中找到樂趣,也可以跟妹妹同台演出。「放下不等於放棄,父母要和孩子鬥智,讓她主動掉進你設下的陷阱,」傅娟不斷提供建議和機會,讓妮妮恢復對音樂的自信。

帶娜娜赴美學大提琴,「自己的人生和家中的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很大的轉換,」傅娟預測。短期內,她必須當空中飛人,先安排好娜娜的生活,同時打聽娣娣在美學舞的可能性。傅娟真是一個最典型跟著孩子重溫童年、也跟著孩子成長的「啦啦隊媽媽」。

引用:http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51795&page=1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2025小學生文言文俱樂部《第一期》開跑#8/31截止

  藏頭詩 所謂:「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。」李白年幼受到鄰居老嫗磨石杵的啟迪,而開始奮發勤學;又有一句成語這樣說:「笨鳥早飛。」都是促使這個俱樂部誕生的原因。 學生笨嗎?不!我們的孩子都是智力正常,只是他們並不是生在古文環境,國小課綱在這方面提供的太少,所以他們不熟練 ;如果再問願意接觸文言文的國中生,他們就能理解我說的: 「古文用字就那些而已,多看、多讀,對字義的理解就熟悉了!」 老靈魂 我並非讀國文系,但我喜歡文史裡的寓意;國文課不是習字、閱讀而已,而是 從文本中發覺當時的文化、作者的情境、此文的情意,引起讀者共鳴、啟發思想與共情。 普立茲獎得主詹姆斯‧米契納( James Michener )曾說:「一個國家的未來,取決於這個國家的孩子在小時候所讀的書,這些書會內化成他對國家民族的認同、生命的目的、人生的意義和對未來的理想。」 我也喜歡歷史—弟子規道「勢服人,心不然;理服人,方無言。」—我經常用古人的話和歷史故事對孩子訓勉、探討時事—正如 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;以古為鏡,可以知興替 ;這是我推崇讀歷史的原因,歷史是哲學的源頭。 俱樂部時間與收費 每週四晚上8:00-8:30是文言文半點點樂部故事時光。 這半點鐘的時段,我不會開門見山地對小朋友說:「來!我們讀文言文。」而是 我想要刺激孩子「想討論、想說話」 。 我也不怕家長在旁邊聽,因為家長聽,才能把自學方法帶走! 我雖是補教老師,但我不是開補習班的。 對我而言:「自學,才是我要培養孩子的能力;我的存在,只是這段路的推手。」 因此,我不會跟你吹噓這堂課;我教授的是作文與國中國文,所以這堂課裡面有什麼,都有我的專業在。 每個月$800元,相當於國中生一堂課的家教費,以伴讀、共享的角度邀請小學生進入文言文私塾,因此不論當月是幾週,就是收這個費用。 文言文俱樂部第一期活動時間: 2025-9月至2026-1月 共計五個月,合計4000元 (以家庭為單位,手足之間可以一起觀看;倘若年齡太小、影響群體上課則不建議共課喔!(老師有權利關閉麥克風,若頻率過高或有兩位以上同學反應,則老師保有權益請求退班。) QA彙整 問題一:「老師,學生人數多少?」 A:(八月試上57人)俱樂部開放70人額滿,滿了也進不來。70人上課會怎麼樣?不確定!但我知道「有家長(你)在」。這是文言文內容,如果我限制人數, 小學生對詞彙的敏銳度...

【招生訊息】教師簡介與114年春季班招生訊息

 劉婷教室簡介 2013年正式以此網頁做為教學歷程的傳播媒介; 在此之前,我兼任媒體人陳安儀旗下的作文老師。從早期在新聞媒體、廣告,至新竹科技業,依舊筆耕不輟;在成立文字工作室後,我又為各行各業撰文,故寫作與職場連結,產業詞彙的研究、寫作風格的調變,我都非常有經驗。 我擅長於管理、分析、統計、整合。 在教學進修與興趣研究下,我將「寫作前運思」作為引領基石;加上自己的寫作經驗、文章歸納的結論、對課綱趨勢的整合,以及學生成效的回饋,至今已發展出一套成熟的教學寫作系統— — 此系統簡潔扼要、易懂易學 。 劉婷老師從學生時代就代表學校參加競賽,至今執筆相關的工作也超過二十年,我清楚體會到書寫對邏輯思維的正面效益。 從寫作推往閱讀理解,或從閱讀到寫作之間的定義,我有足夠的經驗和方法傳授給學生。 教室成立時是以「 升學型語文教室 」創業,此定位是讓師生之間有明確的學習目標。 我將「審題」觀念 傳達到初始學作的國小生,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學對 。 在 知識的輸入上,從生活的五感體驗到108課綱的十九議題探討 ; 作文是語文綜合的表現,我予以國學常識的補充,為學生超前部屬,作為實實在在、加深加廣的資優課程。 2025春季班報名表 (連結點) 從作文班到現在已有數屆由國語文課程協助升學的國三生, 至今未曾 做過付費廣告,教室也沒有招牌,靠著口碑介紹。 我精進教學 ,在每個專題與趨勢中享受研究; 把學生教好,輔佐家長一起引導孩子更好的學習方式、樹立良善的價值觀,成為學生、家長信任的對象,是工作中的樂趣,也是回饋社會的表現。 如果你對於教室的課程有任何想了解的地方,可以透過社團私訊我;也推薦大家從下面文章或社團資訊,先理解我的教學策略與帶班方式後,再進一步和你的孩子介紹。 對老師更多了解 《理念篇》教育本來就不分體制 《理念篇》做一個有原則的老師 《理念篇》是誰罰寫誰,作文教室的訂正方法 《理念篇》 閱讀寫作老師給小學生的藏書閣 《教學篇》戶外作文寫生 ─ 打開你的六感雷達 《教學篇》揭開家長看不見的作文課 《教學篇》家教老師的深入閱讀七大技巧 《教學篇》骨架沒長好,連話都說不清楚 《教學篇》 閱讀理解有妙方 《經驗篇》作文與造句有關係 《經驗篇》破 解學習成語的秘訣 《經驗篇》破解速讀閱測的應考密技 《經驗篇》識字問題問與答篇 《經驗篇》避免流水帳寫作的三個途徑 《報名前閱讀》劉婷...

國中會考作文賞析-捨不得

如果這是六級分,那評審的分數是給賣弄文學造詣的人嗎? ( 文章放大連結點 ) 今年會考作文《捨不得》 看到鄉民的留言後便概要性地寫下這篇賞析;之後,我又連結到國中會考網站看看其他六級分的作文範本,還是這一篇最迷人!最後,我決定讓小學生讀這篇文章,讓他們來評鑑。 相關研讀連結: 學習單下載點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正式試題( 樣卷公布) 從國中教育會考作文題看平日須有 的寫作訓 練 文章賞析: 從文章的起、承、轉、合來看,作者運用自如、分配得恰到好處。 起,開頭短短幾句,道盡大千江南之中的不捨,最不捨得的就是 - 手機;這樣的 題材讓人發乎好奇,想讀下去。 ( 這很重要,大多數人寫的題材,分數不會高 ) 承,第二段,三句話完整的寫出智慧手機的便利、有趣、解悶的滋味;作者不僅擅用映襯修辭,文藻表現一氣喝成、淺顯易懂。 轉,發生悲劇就是轉,簡單一句「踏破鐵鞋」就帶過自己尋覓不到手機的過程,緊接使用譬喻,以各種虛實景象、聲音情境來強化手機遺失時的感受,最後再擬出一段排比,加強語氣。 合,是考題的重點,先引用名言就加分了,藉此來把「遺失→捨不得→捨得」推向另一個境界,捨得之後,看見街景的美妙、五官甦醒、頓悟生命的真理以呼應莊子言「御六氣之辯,以遊無窮者」,此時,再用大樹來比擬人生,暗示著此後身心發展,得以自由翱翔,這便是「捨得後的至高點」。 最後,補上一句古云「有捨有得」,又把發散出去的精神在收斂回來,以遺失一支手機,換得面對大千世界的曠達胸襟,這樣的結尾,非常雄偉,再回首對照第一段心頭上那些微不足道矣的枷鎖,可謂大悟大智。 我要說的是,這位學子一定是個愛閱讀、愛寫作的人,更厲害的是他懂得考試的技巧;看似如此誇張寫法,或許有違現實常態反應, 但卻不也見證了他對不捨與捨得之間的氣度 ;除此之外,相較其他同級分文章,此文用字遣詞的實力可說是超群絕倫。 六級分,實至名歸! 結論: * 鼓勵學生,看到題目的時候,先思考自己選用的題材。 ( 不落入套俗,才會脫穎而出 ) * 看見考官要考什麼,捨不得,目的不是要知道你捨不得的事情和心酸,而是想知道捨得後的心境。 ( 作者在第四段寫最多 ) * 背名言佳句、使用成語、擅用修辭增加文章力道;多練習拆解「題目背後的題目」,閱讀「小題材、大體悟」文章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