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【轉載】解析國語文學習總論


《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》
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。閱讀能力不僅決定國文科的成績,也會影響到其他科目的成績。國中會考的國文科有48 題,還有其他科目比國文科更多的,如社會科多達63 題、自然科58 題,而且題目都蠻長的,但考試時間只有70 分鐘,如果學生閱讀速度慢、理解能力差,就會影響到考試的成績。
國中基測和會考的國文科考題幾乎全部是課外,即使是考語文基本能力,題目的字詞、形音義也都是從課本去延伸的,甚至有一些成語也不一定出現在課本裡。所以我們發現一個現象,課本讀很熟的學生在基測、會考中不見得考得很好,有些學生常常跟老師抱怨:「老師,我覺得國文科是所有投資報酬率最低的科目,您上課教的幾乎都不會考。」因為5 科中,英文最容易滿分,再來是數學、自然、社會,國文是最難滿分的。
考大學的學測也是一樣,很多考醫科的學生在英文、數學、自然科都可以拿15 級分,可是國文只要考到1314 級分就已經很厲害了,要拿到15 級分非常困難。每年放榜,記者都會訪問那些考滿分的學生:「你為什麼能考滿分?」很多受訪的學生的回答都是:「我看了很多課外書。」有一位學生說:「整套金庸小說我讀了好幾遍,當然不只是金庸小說,我對其他各類的課外書也有很大的興趣。」國文成績好的學生普遍有個現象,除了在課本上用功之外,他們的閱讀量也很豐富,通常是從小學甚至更小開始就培養了閱讀習慣。書看得多的學生不僅可以加快閱讀速度,也能加強理解能力,所以閱讀對理解文本、題目的幫助很大。

《語文學習應著重文本的閱讀理解》
實施十二年國教後,國中會考的命題方向會不會有所改變,是許多老師與家長關心的問題,根據103107 年會考試題考題的統計,十二年國教並不會影響考試的命題方向。
從民國90 年開始的國中基測到近年的會考,長久以來國文科考題的型態並沒有太大改變。國文科考題共48 題,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:語文基本能力、語文常識、閱讀和寫作。
90 年到95 年語文基本能力與語文常識大致各考8 10 題,而閱讀的考題幾乎占了一半。近幾年來,語文基本能力大概只考6 8 題,略為減少。語文基本能力當然還是很重要,如果不瞭解字的形音義、詞彙、成語,就會產生閱讀的障礙。
而語文常識的比例逐漸降低,許多國文老師都是中文系出身,總會覺得語文常識中的國學常識、語法修辭、應用文很重要,但這部分的題目其實考得並不多,近幾年會考中,修辭與文法甚至完全沒有出題,國學常識也只考1 題。閱讀題型的比例則越來越高,不論是單選題或題組,多達3536 題,佔了總題數的3/4
會考的另一個趨勢幾乎都是超出課本之外,完全沒有範圍而且是跨領域的,只有97 年基測有1 題出自課內的〈愛蓮說〉,103年有2 題出自<聲音鐘>。從考試的趨勢看來,閱讀理解能力是影響國文科成績的重要關鍵。

《學習是跨領域的,閱讀課外書也不例外》
閱讀可以開拓一個人的視野,黃春明先生曾說閱讀改變了他,我也是一樣。我從小就喜歡閱讀,以前沒有像現在有這麼多童書,就讀士林國小時,學校圖書館有一套《東方少年》叢書,包括好幾百本的中外名著,我幾乎每天去借一本,連放學都一邊走一邊看,所以常常撞到電線桿,或掉到水溝裡。以我自己的經驗而言,閱讀課外書對考試的幫助很大。高二時我選擇自然組,第一志願是臺大地理系,可是我又非常喜歡歷史,到高三時才轉到乙組,只有一年時間去準備歷史、地理這些科目,不過因為平常讀了很多史地方面的課外書,例如錢穆的《國史大綱》、李定一的《中國近代史》、房龍《人類的故事》,再回頭讀課本時,就覺得課本很簡單。
有一次一位家長跟我說:「老師你勸勸我兒子吧!我兒子整天都在看《紅樓夢》,會耽誤課業。」我跟他說:「國文程度要好,就是靠讀閒書。」我以自身例子講給他聽,這位家長才接受。
去年有一位復旦中學的老師來臺灣交流,他說他任職的初中有實驗性的國語文教學方法,學校規定學生前4 個學期要讀中國四大名著:《西遊記》、《三國演義》、《紅樓夢》、《水滸傳》,初三的時候才把初中的課文一次教完。很多家長都擔心這種教學會影響成績,後來發現他們的學生語文科的成績非常好,因為學生不只要讀完四大名著,上課還要討論,書中牽涉到的文化、歷史知識背景極為豐富,其實只要精讀其中1 本,語文程度就能大幅提升。

俗語說:「一門通,門門通」。
大學時班上有一位從美國加州來的交換學生,他的中文講得很好,可是要讀中國的章回小說有一些困難,於是他就找我當家教。他讀的第一本小說是《老殘遊記》,他會事先讀一遍,把不會的字詞、成語圈出來,家教的時候就請我幫他解說,大概花了半年把《老殘遊記》整本讀完,自此之後,他的文章閱讀能力增
強許多。換言之,精讀一本經典之後,看其他的書也變得很容易。之後他又選了《紅樓夢》來讀,那時候《紅樓夢》的註解本很少,我為了教他,自己就先精讀了十來遍,並閱讀了許多相關的研究,反而自己的收穫極大,真的是教學相長。
胡適從45 歲就開始背誦四書五經,89 歲就開始讀章回小說,到13 歲才到上海念梅溪學堂。上課的時候,老師說:「傳曰:『二人同心,其利斷金』的「傳」是指《左傳》」,胡適私底下去跟老師說,那是出自《易經》的〈繫傳〉。老師很驚訝,這才知道他從小熟讀四書五經,結果胡適很快就從程度最低的第五班升到第二班。胡適從小廣博的閱讀累積,才能有後來著作等身的成就。
魯迅會成為小說家,與他喜歡閱讀有很大的關係。他在私塾時老師要他背四書五經,可是他對這些經書的大道理沒什麼興趣,只喜歡看《山海經》、《西遊記》、《封神榜》這些神話、小說。還好他的祖父很開明,雖然是同治時代的進士,卻也讓魯迅自由閱讀家中的各類藏書。後來他創作小說和撰寫《中國小說史略》,都和他童年的閱讀經驗有關。
《電學之父——法拉第的故事》的作者張文亮教授,說自己在學生時代也是個問題學生,但他就是喜歡閱讀、喜歡胡思亂想。以前學化學的時候,以為法拉第只是一個定律,後來看到他的傳記,才發現他從一個裝訂書籍的小學徒,慢慢自修,跟著他的老師一起研讀苦學,才成為傑出的科學家,成就甚至超越他的老師。張文亮教授說他看到法拉第的故事非常感動,所以後來到國外留學時,不管到哪個方,只要看到與法拉第有關的書或傳記都會買下來,花了十幾年的時間,才寫出這本深入淺出的科普傳記。杜甫云:「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」這些學者和作家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愛因斯坦曾說:「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。」要引發學生閱讀的興趣,我建議老師先讓學生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書,或是介紹會讓學生一看就停不下來的書。有一位老師送一本《法拉第的故事》給學生當獎品,學生還問:「這本書是在講跑車法拉利的故事嗎?」學生看完後覺得很有趣,要求老師再介紹別的書給他看。在課外書的選擇上,可以結合各科老師,選出跨領域的文章或書籍,讓學生閱讀。理化老師在教學上可能偏向演算,但有時利用科普書講解一些觀念,或者介紹科學人物,反而更生動有趣。老師可以在學生國一、國二或高一、高二,升學壓力還沒有很重的時候,引導他們多看一些課外書,不論是對考試成績,或未來的學習能力、職場能力,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《不要把國文課變成語文解剖課》
十二年國教一直強調培養「帶著走的能力」,其實多年來的考試就已經是往這個方向了,只是學校與補習班老師或許沒有注意到考試趨勢,或是擺脫不了教學的舊習慣。有時短短一篇文章,老師卻花費太多時間講解修辭格,像是譬喻、映襯、類疊;或是講文法,如成語的詞性分析。
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覺得國文課很無趣,有學生開玩笑說:「上國文課好像在上語文解剖課。」這些當然可以教,可是如果只是停留在修辭格的講解,學習就被禁錮在制式的知識中。老師要教修辭,應當要與文章的賞析結合,讓學生瞭解文章的作法以及優美之處,有時還可讓學生仿作,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。升學考試的考題也是把修辭跟閱讀理解結合在一起,例如:「『冬天來了,春天還會遠嗎?』以下四個問句何者採用相同的寫作方式?」答案就在問題的反面,但題目並沒有直接考「激問」,而是請學生舉一反三,這也屬於閱讀理解的範疇。老師應該重新省思,在語文教學上是否要調整教學方法。
我在演講的時候常跟老師說:「我自己雖然編課本,可是建議老師不必花那麼多時間教課文,而且不要教得太瑣碎。讀完不代表理解,尤其是白話文,讓學生回家自己先閱讀,在課堂中再進行提問,才能讓學生動腦筋。」有一些家長或老師會問我:「有些學生也看了不少課外書,可是對考試成績卻幫助不大,這是為什麼?」這可能是因為學生只是把書看過去,沒有深入理解,所以採用提問式教學,可以激發學生思考。有些老師已經採用分組的方式,把提問教學的回答當成小考成績,學生就會認真準備。
從考試的趨勢來看,其實課本多教一課、少教一課並沒有什麼影響,但不表示完全不要念課本,課文是基本能力的培養,老師可以以一課為中心做提問,向學生提示字詞和形音義,然後再進行課外的延伸補充。
很多人以為提問教學只要老師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討論、發言,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就好,但有時學生的發言並沒有抓到文章的重點,如果老師不做任何補充,這樣的學習收穫是很小的。老師需要比以往的教學方式花更多時間來準備,先要重複閱讀文本數次,深入掌握文章的脈絡、層次與內容主旨,再準備許多相關資料,在學生發言有不足時才能作適當的補充。

兩岸的語文教學都在改變,他山之石,可以攻錯
現在兩岸交流頻繁,我也常常去中國大陸參訪,中國大陸的語文教學有些值得我們參考學習。臺灣國中的國文課本一冊只有12 課,高中的國文課本一冊是12-14 課,不論國中或高中,3 6 學期頂多只教了70 幾課,如果學生只讀這70 篇文章,都不讀課外的文章或課外書,顯然是不夠的。中國大陸的學生閱讀量比臺灣的學生豐富許多,初中課本有30 幾課,而且選文的面向也非常廣泛,當然有文學性的文章,還包括科普文章、翻譯文學、說明文等。課本還搭配延伸的語文讀本,類似臺灣的補充教材,一冊約有40 篇,學生一學期就讀了70幾篇的文章。
很多學校老師和家長都會疑惑:「這麼多文章教得完嗎?」當然是教不完,所以中國大陸的老師會選一部分的課文來教,其他的課文就讓學生自己回家念。我看過他們的語文教學,老師先發下題目,讓學生回家自行閱讀,來學校討論。老師給的題目也是訓練理解、思辨的能力。例如題目問:「為什麼?」學生必須要知道因果邏輯關係;或者要學生提出對這篇文章的觀點或意見,這些都是要訓練學生發展自己的見解。長久下來,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變得很強,在幾十個人觀課的情況下,也都能侃侃而談。反觀臺灣的學生由於缺乏提問的訓練,因此很怯於發言。所以提問教學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,也可以訓練膽量,還可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針對十二年國教,教育部明文要求國中全面推動閱讀,要學校每週至少一天早自習只晨讀、不晨考,並明確宣示:國中的學習不等於追求考試分數。這些改變希望能讓臺灣的語文教學有機會扭轉,讓學生的學習跨出課本,領略閱讀的樂趣,走向更多元、更廣闊的世界。

經宋裕老師同意轉載

出處:
教科書主編的趨勢報告──當會考遇見閱讀
翰林國高中國文教科書總召集人 宋裕老師
品學堂編《閱讀理解》第六期 2015.9
接受發行人黃國珍先生訪問稿 4731 歡迎轉載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作文班》113秋季班 劉婷寫作基礎班(一期)

【招生訊息】 113 劉婷閱讀寫作基礎班 (一 ) 報名表 任教超過十年,我對每一屆的教案都會隨著經驗、 時事、趨勢和學生的狀況再做調整,教學核心也越來越能協助到不同程度或狀況的孩子。 這裡不單單是為了升學, 更多的是重複、精熟思考的邏輯,並讓學生學會如何自學。 基礎班招生中年級 ,第一期是最辛苦的磨合期,第二期後師生都會感覺到進步、信任與默契。 我希望家長在報名前能更了解教室的理念,並且和孩子確認上課意願 ,因為:多一種課程,相對的就有多一項作業,也多一份責任。 劉婷教室將寫作策略以系統化進行, 每一次的主題與內容都是環環相扣,溫故知新、螺旋式向上教學,故 每一學期都會有「期末測驗」 ,插班生也都需要經過測驗才能入班 ,目的就是教學系統能穩定進行。 首期不用測驗即可入班,不分男女、程度;但請確實填寫 入班調查表 。問卷有助於彼此了解孩子的實力、需求,也讓我在規劃課程上有所預備。 【學習金3+1角】 一、閱讀 共讀,是基礎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,它引領孩子從分析文章到轉換成學習在寫作前架構心智圖的能力。在基礎班階段,我還會帶領孩子閱讀理解的步驟與技巧,跟著老師的腳步走,從文章中學習更深的語文知識—語文深耕。 二、寫作 「寫作前運思」就是寫作前的備料;從分析題目到準備材料、架構心智圖,以及五大布局 ,各種開頭與結尾技巧都會在基礎班階段分次傳授;這是一套用到出社會都還在使用的寫作技巧,一生受用。 三、語文深耕 複句有助於擴寫,也是判斷閱讀的關聯詞。語文深耕部份會著重在複句、修辭、詞性、標點符號、形音義部份;基礎班第四期後會加入國學常識。 四、專題走讀 前一至三期會以生活、家鄉走讀為主,之後活動會參考十九議題為設計範疇,依照學生知識與經驗給予補充,同時還得考量活動整體設計,故僅先收單次課程費用,若有延伸的費用會再公告。 點圖可放大 上課資訊: 《關新班》週五班 PM4:40-6:20  (關新公園對面) 《新豐班》週六班 AM10:00-11:40  (小叮噹兒童樂園旁邊) 月考前會放溫書假(以多數學校日期為主),上表是暫定的行事曆。 招生對象:小三、小四(若不是中年級請先和老師討論)。 共計 15 堂課 ( 含一堂戶外課程 ) 費用: 9450 元 ( 含講師、上課講義教材、場地費 ) 報名表 對老師更多了解 《理念篇》教育本來就不分體制 《理念篇》做一個有原則的老師 《理

國中會考作文賞析-捨不得

如果這是六級分,那評審的分數是給賣弄文學造詣的人嗎? ( 文章放大連結點 ) 今年會考作文《捨不得》 看到鄉民的留言後便概要性地寫下這篇賞析;之後,我又連結到國中會考網站看看其他六級分的作文範本,還是這一篇最迷人!最後,我決定讓小學生讀這篇文章,讓他們來評鑑。 相關研讀連結: 學習單下載點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正式試題( 樣卷公布) 從國中教育會考作文題看平日須有 的寫作訓 練 文章賞析: 從文章的起、承、轉、合來看,作者運用自如、分配得恰到好處。 起,開頭短短幾句,道盡大千江南之中的不捨,最不捨得的就是 - 手機;這樣的 題材讓人發乎好奇,想讀下去。 ( 這很重要,大多數人寫的題材,分數不會高 ) 承,第二段,三句話完整的寫出智慧手機的便利、有趣、解悶的滋味;作者不僅擅用映襯修辭,文藻表現一氣喝成、淺顯易懂。 轉,發生悲劇就是轉,簡單一句「踏破鐵鞋」就帶過自己尋覓不到手機的過程,緊接使用譬喻,以各種虛實景象、聲音情境來強化手機遺失時的感受,最後再擬出一段排比,加強語氣。 合,是考題的重點,先引用名言就加分了,藉此來把「遺失→捨不得→捨得」推向另一個境界,捨得之後,看見街景的美妙、五官甦醒、頓悟生命的真理以呼應莊子言「御六氣之辯,以遊無窮者」,此時,再用大樹來比擬人生,暗示著此後身心發展,得以自由翱翔,這便是「捨得後的至高點」。 最後,補上一句古云「有捨有得」,又把發散出去的精神在收斂回來,以遺失一支手機,換得面對大千世界的曠達胸襟,這樣的結尾,非常雄偉,再回首對照第一段心頭上那些微不足道矣的枷鎖,可謂大悟大智。 我要說的是,這位學子一定是個愛閱讀、愛寫作的人,更厲害的是他懂得考試的技巧;看似如此誇張寫法,或許有違現實常態反應, 但卻不也見證了他對不捨與捨得之間的氣度 ;除此之外,相較其他同級分文章,此文用字遣詞的實力可說是超群絕倫。 六級分,實至名歸! 結論: * 鼓勵學生,看到題目的時候,先思考自己選用的題材。 ( 不落入套俗,才會脫穎而出 ) * 看見考官要考什麼,捨不得,目的不是要知道你捨不得的事情和心酸,而是想知道捨得後的心境。 ( 作者在第四段寫最多 ) * 背名言佳句、使用成語、擅用修辭增加文章力道;多練習拆解「題目背後的題目」,閱讀「小題材、大體悟」文章 。

【招生訊息】113劉婷閱讀寫作基礎班(二)報名表

  【招生訊息】 113 劉婷閱讀寫作基礎班 (二 ) 報名表 任教超過十年,我對每一屆的教案都會隨著經驗、 時事、趨勢和學生的狀況再做調整,教學核心也越來越能協助到不同程度或狀況的孩子。 這裡不單單是為了升學,更多的是:重複、精熟思考的邏輯,並讓學生學會如何自學。 基礎班招生中年級 ,第一期是最辛苦的磨合期,第二期後師生都會感覺到進步、信任與默契。我希望家長在報名前能更了解教室的理念,並且和孩子確認上課意願,因為:多一種課程,相對的就有多一項作業。反之, 對圖文班直升的學生,經歷過磨合期,也有了圖文連結的寫作觀念,會比較適應寫作這回事。 劉婷教室將寫作策略以系統化進行, 每一次的主題與內容都是環環相扣,溫故知新、螺旋式向上教學,故 每一學期都會有「期末測驗」,插班生也都需要經過測驗才能入班 ,目的就是教學系統能穩定進行。   【學習金3+1角】 一、閱讀 共讀,是基礎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,它引領孩子從分析文章到轉換成學習在寫作前架構心智圖的能力。在基礎班階段,我還會帶領孩子閱讀理解的步驟與技巧,跟著老師的腳步走,從文章中學習更深的語文知識—語文深耕。 二、寫作 「寫作前運思」就是寫作前的備料;從分析題目到準備材料、架構心智圖,以及五大布局 ,各種開頭與結尾技巧都會在基礎班階段分次傳授;這是一套用到出社會都還在使用的寫作技巧,一生受用。 三、語文深耕 複句有助於擴寫,也是判斷閱讀的關聯詞。語文深耕部份會著重在複句、修辭、詞性、標點符號、形音義部份;基礎班第四期後會加入國學常識。 四、專題走讀 前二至三期會以生活走讀為主,之後活動會參考十九議題為設計範疇,依照學生知識與經驗給予補充,同時還得考量活動整體設計,故僅先收單次課程費用,若有延伸的費用會再公告。 點圖可放大 上課資訊: 《關新班》週三班 PM1:20-3:00 ( 九月後時段會延後十五分鐘開課) 月考前會放溫書假(以多數學校日期為主),上表是暫定的行事曆。 招生對象:小三、小四。 共計 15 堂課 ( 含一堂戶外課程 ) 費用: 9450 元 ( 含講師、上課講義教材、場地費 ) 備註: 走讀日訂定在4/17(三) 同上課時間 報名表 插班生請先與老師聯繫,確認後再填寫報名表 對老師更多了解 《理念篇》教育本來就不分體制 《理念篇》做一個有原則的老師 《理念篇》是誰罰寫誰,作文教室的訂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