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遍來說,作文課的產出就是寫作文。有題目、有引導、有目標,學生幾乎每週都能產出一篇,然而,如何「引導」是家長看不到的事。本篇文章要揭開教學的秘密,也要讓家長了解孩子在稿紙下 可以做的事。 我將引導類別分為三大類,每一個類別都有獨特的地方;相對的,學生的學習模式也非單一方式,有的孩子偏重聽覺型、觸覺型、視覺型,甚至混和型;因此,教學上可以參考學生年齡、個性、寫作能力、學習屬性、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行調整或規劃。 一、 口述引導 :是透過一方的口述,另一方修正或調整,之後進入聽寫或書寫;過程中,不一定是學生說,也可以是老師說;透過口述練習或指導口語敘述邏輯,強化表達能力、加強抓關鍵字的能力。 二、 仿寫引導 :在不變文章口吻和格式的情況之下進行仿寫,透過轉換文章中的詞彙、角色,練習使用類似或相反詞彙、句子替代;引導者在帶領閱讀時,可以針對作者、文章結構、書寫背景多加著墨,增強學生對文意的理解。 三、 多元引導 :意思指引導方式多樣化,可以是遊戲引導、搶答、繪本、影片、猜謎、體驗等等,目的引發學生聯想和興趣,在學習層面上較為寬廣,非屬於縱軸深度學習,作文表現上較為保留學生本體口吻樣貌。 語文的學習歷程就是 ─ 聽、說、讀、寫。任何語文都是如此。 寫作課和作文課不同,「寫作」是人的本能,只要識字,只要願意,寫作就像呼吸、說話一般的自然;「作文」則強調了文法、修辭、美感。 最後,我要表達的是 ─「作文」只是國語文綜合表現的結果。 影響寫作能力的原因涵蓋:標點符號、修辭學、敘述邏輯、國字書寫、語詞變化、語文感覺、個性偏向等等 …… ;屬於知識累積的部分,反映學生校內學習的成果(作文好,國文一定好),屬於語文美感與情感部分,「閱讀」是不二法門,多聽好文、多說好話、多看好書就是進入作文的敲門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