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【心得】性教育陪伴課有感

我想,我必須提筆寫下紀錄,關於「給大人的性教育陪伴課(概論與承接)

先拋開講座引子-女作家《房思琪》事件,我要從上週半夜,女兒爬起來到書房找我,看我沒睡,佯稱自己睡不著,我領著她回到床上,母女倆聊起天來,從同性為何不能結婚?到伴侶與婚姻定義?到性行為與生小孩?又到了自我保護與防身術,超過一個小時的對話,直到我舉白旗投降……
「五歲(實歲)」,這是我們第一次這麼長的時間聊性教育。
五歲,我用「陰莖」和「陰道」,「精子」與「卵子」解釋性行為與生命。
五歲,我用「伴侶」涵蓋所有因愛而生活在一起的人。
五歲,我用一男一女解釋「婚姻」的定義。

開啟這堂《性教育陪伴課》是臉友津羽,對女性古典文學與性別議題的研究有很長的時間,一開場她便說道:「經歷了三四百年,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仍是一樣。」「只有到死亡前,才能道出真相,屈辱的事。」其實,不正因為我們一直活在傳統禮教桎梏,那些禮教把男女的地位推向兩極,「男主內、女主外」,「別像個娘們一樣」這樣的父權說詞,下修故事書、童謠一直在洗腦著每一個人,而且世代相傳。因此,陪伴課的第一章是:性別意識去除化。(性別不該有顏色、樣貌、能力的主觀意識)

從台灣性教育網站看到,性教育面向包括「性醫學」、「性心理與社會」、「人性學」及「家庭教育」,協助個體在生命歷程中,認識、探索、察覺、了解自己生理、心理、及社會文化。這樣的美意,是社會成長的現象,然而,政府是以如何的形式把性教育資訊投入校園,粗糙或精緻?全面直接或是適齡篩選給兒童,我因為不夠瞭解而不信任。但是,回過頭來看,『如果說,不夠親暱的家庭關係,將孩子提前推向到外面世界尋找愛,那麼沒有全人性教育的家庭陪伴,是不是讓我們在還不夠認識自己時,便選擇踏入婚姻,或是未婚生子。』這是我看見的《房思琪》,原來,家庭才是教育殿堂。

陪伴課的第二章就是:完整的性教育陪伴,更需要的視角是:協助孩子認識自己!這樣的對話,父母參與了孩子對性別的認識、性的價值觀、性與生涯規劃、婚姻結合及生命綿延的真諦。當津羽問我:「你認為幾歲可以結婚或生子?」我的回答是:「能為自己的行為(選擇)負責時。」

如今,重男輕女的陋習風氣仍然存在,是否能隨著幾代的革命而滅絕,我認為,「男性」才是改變社會風氣的支持者,當教育使「女權意識」抬頭時,為母親的,若能拔除意識上的金箍咒,不再相傳刻板思想,父母從教養當中練習「傾聽」與「尊重」,這便是『身教』,因為『每一個人的意願,都值得被尊重。 (陪伴課的第三章)』曾經,我看到這樣一句嘲諷的話:「當孩子說不要不要的時候,父母選擇聽而不聞,這算不算強暴?」此話在腦海中,久久揮之不去。

最後,我想回到那晚女兒的開場白,「媽媽,為什麼女生不可以跟女生結婚?」性別是什麼,外顯的器官決定了性別的認定,但「性別的真相」卻是在屢屢經歷不斷重新認識自我之後,不因短暫的情愫而誤判,那就是「性別的真相」。

當今同志議題,衍生修法爭議、婚姻定義、養育問題等等……,每一天都有人在爭取普遍大眾認為理所當然的律法。在「同理」面前,我感到糾結和矛盾,沒有人可以否定「同性戀者相愛相守的情感」之真實;但是,「繁衍後代的異性結合定論」、「經歷懷胎十個月的骨肉之情」、「認養者在同性家庭成長的影響」以及「他國曾經開放同志結婚後來反對的案例」等等,卻活生生的把「情」字從「理」、「法」中移開,無法公正。因此,最終我把心意放在宗教信仰面前,我選擇為兒女成長禱告,也選擇為所有的愛給予祝福。最終,「如果有一天,我的孩子是同性戀者,我會怎麼做?」答案是「尊重(同性傾向)、支持(做自己)」。如果孩子再問我一次「為何同性不能結婚?」我想,除了告訴孩子神的話語、社會和法律的現況,我也要告訴孩子更多關於我對她的愛與信心

至於,「幾歲才可以性行為?」宗教立場,我會鼓勵孩子在踏進婚姻前「守貞」,但是,「自由」是沒有人可以「限制」,我相信「約束(規定)」建立於信服與遵從的意願之下,才能免於欺瞞與傷害的發生,就如同「幾歲才可以使用手機?」、「幾歲才可以交男朋友?」、「幾歲才可以結婚?」的議題─『孩子,你準備好了嗎?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招生訊息】教師簡介與114年春季班招生訊息

 劉婷教室簡介 2013年正式以此網頁做為教學歷程的傳播媒介; 在此之前,我兼任媒體人陳安儀旗下的作文老師。從早期在新聞媒體、廣告,至新竹科技業,依舊筆耕不輟;在成立文字工作室後,我又為各行各業撰文,故寫作與職場連結,產業詞彙的研究、寫作風格的調變,我都非常有經驗。 我擅長於管理、分析、統計、整合。 在教學進修與興趣研究下,我將「寫作前運思」作為引領基石;加上自己的寫作經驗、文章歸納的結論、對課綱趨勢的整合,以及學生成效的回饋,至今已發展出一套成熟的教學寫作系統— — 此系統簡潔扼要、易懂易學 。 劉婷老師從學生時代就代表學校參加競賽,至今執筆相關的工作也超過二十年,我清楚體會到書寫對邏輯思維的正面效益。 從寫作推往閱讀理解,或從閱讀到寫作之間的定義,我有足夠的經驗和方法傳授給學生。 教室成立時是以「 升學型語文教室 」創業,此定位是讓師生之間有明確的學習目標。 我將「審題」觀念 傳達到初始學作的國小生,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學對 。 在 知識的輸入上,從生活的五感體驗到108課綱的十九議題探討 ; 作文是語文綜合的表現,我予以國學常識的補充,為學生超前部屬,作為實實在在、加深加廣的資優課程。 2025春季班報名表 (連結點) 從作文班到現在已有數屆由國語文課程協助升學的國三生, 至今未曾 做過付費廣告,教室也沒有招牌,靠著口碑介紹。 我精進教學 ,在每個專題與趨勢中享受研究; 把學生教好,輔佐家長一起引導孩子更好的學習方式、樹立良善的價值觀,成為學生、家長信任的對象,是工作中的樂趣,也是回饋社會的表現。 如果你對於教室的課程有任何想了解的地方,可以透過社團私訊我;也推薦大家從下面文章或社團資訊,先理解我的教學策略與帶班方式後,再進一步和你的孩子介紹。 對老師更多了解 《理念篇》教育本來就不分體制 《理念篇》做一個有原則的老師 《理念篇》是誰罰寫誰,作文教室的訂正方法 《理念篇》 閱讀寫作老師給小學生的藏書閣 《教學篇》戶外作文寫生 ─ 打開你的六感雷達 《教學篇》揭開家長看不見的作文課 《教學篇》家教老師的深入閱讀七大技巧 《教學篇》骨架沒長好,連話都說不清楚 《教學篇》 閱讀理解有妙方 《經驗篇》作文與造句有關係 《經驗篇》破 解學習成語的秘訣 《經驗篇》破解速讀閱測的應考密技 《經驗篇》識字問題問與答篇 《經驗篇》避免流水帳寫作的三個途徑 《報名前閱讀》劉婷...

國中會考作文賞析-捨不得

如果這是六級分,那評審的分數是給賣弄文學造詣的人嗎? ( 文章放大連結點 ) 今年會考作文《捨不得》 看到鄉民的留言後便概要性地寫下這篇賞析;之後,我又連結到國中會考網站看看其他六級分的作文範本,還是這一篇最迷人!最後,我決定讓小學生讀這篇文章,讓他們來評鑑。 相關研讀連結: 學習單下載點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正式試題( 樣卷公布) 從國中教育會考作文題看平日須有 的寫作訓 練 文章賞析: 從文章的起、承、轉、合來看,作者運用自如、分配得恰到好處。 起,開頭短短幾句,道盡大千江南之中的不捨,最不捨得的就是 - 手機;這樣的 題材讓人發乎好奇,想讀下去。 ( 這很重要,大多數人寫的題材,分數不會高 ) 承,第二段,三句話完整的寫出智慧手機的便利、有趣、解悶的滋味;作者不僅擅用映襯修辭,文藻表現一氣喝成、淺顯易懂。 轉,發生悲劇就是轉,簡單一句「踏破鐵鞋」就帶過自己尋覓不到手機的過程,緊接使用譬喻,以各種虛實景象、聲音情境來強化手機遺失時的感受,最後再擬出一段排比,加強語氣。 合,是考題的重點,先引用名言就加分了,藉此來把「遺失→捨不得→捨得」推向另一個境界,捨得之後,看見街景的美妙、五官甦醒、頓悟生命的真理以呼應莊子言「御六氣之辯,以遊無窮者」,此時,再用大樹來比擬人生,暗示著此後身心發展,得以自由翱翔,這便是「捨得後的至高點」。 最後,補上一句古云「有捨有得」,又把發散出去的精神在收斂回來,以遺失一支手機,換得面對大千世界的曠達胸襟,這樣的結尾,非常雄偉,再回首對照第一段心頭上那些微不足道矣的枷鎖,可謂大悟大智。 我要說的是,這位學子一定是個愛閱讀、愛寫作的人,更厲害的是他懂得考試的技巧;看似如此誇張寫法,或許有違現實常態反應, 但卻不也見證了他對不捨與捨得之間的氣度 ;除此之外,相較其他同級分文章,此文用字遣詞的實力可說是超群絕倫。 六級分,實至名歸! 結論: * 鼓勵學生,看到題目的時候,先思考自己選用的題材。 ( 不落入套俗,才會脫穎而出 ) * 看見考官要考什麼,捨不得,目的不是要知道你捨不得的事情和心酸,而是想知道捨得後的心境。 ( 作者在第四段寫最多 ) * 背名言佳句、使用成語、擅用修辭增加文章力道;多練習拆解「題目背後的題目」,閱讀「小題材、大體悟」文章 。

《經驗篇》破解學習成語的秘訣

國小三年級一定會出現成語的學習要求,但是,十個學生裡,就有九個學生反映成語很難記得住,鮮少有喜歡或能擅用成語的,歸類四個學習成語的方法提供參考。 一、有成語的對話 父母刻意地使用成語對話,這是最有影響力的。例如:「家裡變得亂七八糟的,我們趕快同心協力來收拾。」、「不可思議吧!媽媽能想到這個點子是不是絕頂聰明!」、「哇!我們的姊姊,不但漂亮又有智慧,可說是「秀外慧中」耶!」 …… 此時,小孩若因不懂而提問,長輩便能機會教育。「成語造句」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將成語變成對話中的詞彙,生活上多多練習,百利而無一害。 二、聽讀成語故事 成語是有典故的,不論是單單解釋成語原由、成語笑話、或以成語編寫有趣的故事、甚至成語小測驗,所有相關書籍對成語故事的描述皆如出一轍,只是編排方式略有不同。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或需要選擇閱讀,都可以增強對「成語」的認識。然而,據我了解,認識「成語典故」最能加深記憶。 三、增強樂趣的方法 看圖猜成語、成語大富翁、成語接龍、成語填字、限與什麼有關的成語挑戰等等,都可以增強學生對成語的學習意願。曾經,就有學生在課後跑來和我多要一份猜成語的學習單,說要帶回家和爸媽一起玩。對於成語量不足的小孩,可以先逐一解釋成語意思再進行遊戲,也不失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好方法。 四、字義推敲的練習 國字為形、音、義堆砌,拆解成語的「每一個字」是在累積對文字的認識,作為日後理解文言文之基石。例如:敝帚自珍,可以先讓學生就先備知識來推敲這四個字的意思,普遍學生皆可對「自」、「珍」二字直覺反應「自己」、「珍惜、珍貴」,少數者對「帚」字有感於「掃」,「掃把」。此時,拿出字典查詢,尋根究底,不但可以知道「敝」有敗壞的、破舊的之意,還能知道 「敝」有 謙稱自己的意思。 語言是一種耳濡目染的學習方式,除了成語,俚語、諺語、歇後語都是值得我們認識和使用的詞句喔!你絕對想像不到,當不再強迫 學習 ,孩子們是非常喜歡玩弄文字的。   成語查詢網站: 在 線 成語 辭典 台 灣 成 語 網 推薦成語書籍: 《成語小劇場》 國語日報出版 《看笑話學成語》 螢火蟲出版 《有趣的成語遊戲》 聯經出版 成語大富翁 下載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