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用能力來解釋我對孩子的在每個階段的要求?我想是這樣子吧!「自理能力」→「探究能力」→「解決能力」→「簡報能力」。這是我對“教育”的期待,而不是考試能力。
紀錄這週末我們的活動,在半個月以前我在地方社團中看到有兩位媽媽跳出來在當地舉辦“二手跳蚤市場”,當下我就決定參加,並且私訊稱讚她們的義行;在籌備的期間,我看見她們是有經驗的,而且有策略的安排,包括報名後和匯款後的攤位編號、場地租借及停車的流動;於是,我又私訊讚美她們的能力。

這是一場不錯的經驗,我們十點左右到場,先生一個人卸貨搬運,我則先弄了一個區塊給小孩坐在地上玩,有了事前的準備,攤位很快就開張了,價格分區和看板讓圍觀的客人或多或少願意蹲下來尋寶。

這天,我們一整天都在這裡,也會去別人的攤位逛逛,然後和女兒在校園裡玩耍、騎腳踏車,非常忙碌!中午,先生和女兒到校外買午餐回來,我問先生這樣多少錢?他回我「一百五」;說真的,當收入是由一個個銅板賺來的時候,就更顯現一張百元鈔票花出去有多容易!
今天的收入真的不錯,將近九百塊。主辦單位還設計摸彩活動,讓所有客人和攤販在愉快的氣氛下結束了疲憊的一天,女兒和我都有抽到獎品,雖然是些小東西,但我喜歡這樣環保又有意義的活動。傍晚收攤了!先生開著滿車還沒賣完的東西要帶全家去吃晚餐,女兒早已在我的懷裡悄悄地睡著了,沉重的口袋裝滿今天的辛勞,最後,我們又回到客人的角色。錢從哪裡來?錢去了哪裡?這就是我們今天的自學課。
《後記》事後我會去回想這六十個攤位中哪些攤位生意很好?觀察客人多是買什麼東西?檢討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?把每一次的活動看成是一種學習機會,我覺得我們會越來越好的。願分享這樣的共學,能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加入,然後一起翻轉或補足體制內沒有的教育模式吧!
續集:
日期
|
媽媽的心得
|
孩子的狀況
|
3/28
|
買東西的價值在哪?不是想要就買,也不是需要就一定用買的才能取得。
|
女兒和隔壁攤位的小孩玩得很開心,被姐姐照顧,也喜歡照顧別人的弟弟。
|
6/14
|
持續的活動,有如等待,等待孩子發現埋藏在汗水背後的教育。女兒走失記,不要因為認為孩子可以,就輕易的放手。
|
女兒問我:「媽媽,為什麼他們只有看我們的東西,但都沒有買。」(3Y
|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