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解讀孩子的學習管道

由於人類的大腦個別有所差異,也因而決定了該個體的行為模式和表現特徵。專家研究發現,孩子的「學習風格」和他們的大腦功能分布緊密相關。爸媽若能瞭解孩子的學習風格,並以最適合的方式教育他們,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!
大腦功能和學習模式
人類的大腦具有很複雜的結構和功能,在結構上,它分為若干個區域,分別是額葉區、顳葉區、頂葉區、枕葉區;而每一區都主管著不同的功能:
  • 前額葉區--精神功能
  • 頂額葉區--思維功能
  • 顳葉區--聽覺記憶功能
  • 頂葉區--體膚觸感功能
  • 枕葉區--視覺功能
《額葉區》掌管人類最高級且最複雜的精神及思維功能。精神功能強的人,有很堅強的意志力、靈活的創造力、領導者的風範及管理特質;思維功能強的人則擅長思考,想像力豐富,推理能力也強。

《頂葉區》所掌管的功能是肢體的運動感覺、皮膚的觸感及一部分的數理邏輯能力。簡單地說,凡是肢體運動、肢體操作及肢體的學習,或是有關數理邏輯的符號記憶,都屬於頂葉區所管轄的功能範圍。

《枕葉區》掌理視覺功能,舉凡圖像的辨識、暫留及對環境或大自然的觀察力,皆屬於頂葉區所管的功能運作。枕葉區位於後腦的位置,相信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──當後腦受到重擊時,兩眼一片漆黑並大冒金星;這便說明了枕葉區與視覺功能的關係。

《顳葉區》位於大腦兩側,所主管的是聽覺及記憶功能,舉凡語言的理解,音樂欣賞,或是長短期的記憶功能,均歸顳葉區所管轄。

或許你和我一樣都會想,怎麼讓這些管區都發展得很好,別擔心! 在大腦皮質的發展方面,各區域發展的成熟也有早晚之別,其順序為『枕葉→顳葉→頂葉→額葉』。


聽覺型
特質說明:此類型的孩子透過耳朵學習,非常喜歡聽音樂、廣播與人交談,他們需要得到聲音信息,最能吸收聽見和自己說出口的內容,並能夠輕易辨認出他所聽過的聲音和旋律。

表現特徵:很愛說話、常發出很多聲音的小孩,通常都是聽覺型。聽覺型的孩子擅長用語音記憶,也喜歡應用語言來理解事物,他們習慣把思考過程口語化,而為了整理他們的思緒,經常需要把正在想的事物講出來,或者為了記住某些內容,他們喜歡大聲地閱:讀。在安靜不受干擾的空間中,他們的學習效果比較好;至於在外面,爸媽必須提醒他控制自己講話的時機,或降低音量。

教養筆記:聽覺型學習風格的孩子,或許不是偉大的音樂家,但他們似乎天生就是樂音聽覺辨識家。這種類型的孩子不只是偏愛音樂,舉凡聲音都會吸引他們的注意,因為聲音和節奏感是他們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最佳線索,也是瞭解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快速途徑。他們很容易因為父母的交談或電話鈴聲而分神,以致雖然坐在書本前數個小時,卻什麼也沒看進去,因此對於這類型的孩子,最好不要強迫學習,而是要避免讓他分心,隔絕一切的干擾來源。在正式的學習情境中,這些孩子通常在創作歌謠、將學習內容或作品配上旋律、或是需要運用多媒體的學習上,有極突出的表現。 

觀察重點:
學齡前幼兒
·      喜歡敲敲打打,製造自己的獨特節奏、音樂。
·      對不同聲音的辨識能力很敏銳。
·      常常隨著聽過的音樂,自己高興地哼哼唱唱。
·      會指示其他人聽四周圍的聲音,對聲音相當感興趣。
學齡期兒童
·      喜歡哼些曲子,即使沒有音樂播放時。
·      擅長創造他自己的聲音和節奏,或沈浸在音樂中。
·      會準確地描述、模仿出他所聽到的細微聲音、節拍。
·      喜歡將課文或學習內容配上音樂節拍。
·      對旋律很敏感,即使只聽過一次,也都能記得。

適合孩子的學習情境:此類型孩子聽力強,但較容易分心;應用古典音樂協助學習可使其專心,並隔絕干擾,能邊聽邊學。上課只要專心聽講就有成效,可用有聲書、聽演講、錄音重複背誦等方式增強學習效果。

凡是配上音樂、節拍、旋律,不論是拍手、踏腳或吹口哨,孩子都可以很快地學會內容。哼哼唱唱是他喜歡的方式,或是邊聽音樂邊做事情、讀書,效果都不錯;而唱片、音樂節目或節奏樂器,當然都可以當作孩子生活中的另一種調劑。他們沈迷於唱歌、聆聽音樂、演奏樂器,也容易從中獲得安定的力量,並建立起自己表達的習慣模式。如果全家可以一起欣賞音樂,學學新的樂器、新的歌曲,你將會發現孩子的認真與爆發力。因此,在學習的歷程中,只要有旋律優美、節奏鮮明的遊戲活動配合,就能夠讓他們的學習、記憶更有效率。


視覺型
特質說明:此類型的孩子透過眼睛學習、觀察,非常喜歡看書、報紙、雜誌和影片,視覺是心智發展的重要基礎,經圖像化的知識特別容易進入他們的長期記憶。

表現特徵:這類型的孩子很容易被移動的人、物吸引,因為視覺型的孩子慣於用眼睛學習,所以他會注意可以看到的東西,如果眼前的東西不吸引人,他很可能就會因為旁邊走動的人或外面的陽光而分心。

觀察重點:
學齡前幼兒
·      容易注意到色彩鮮明的東西。
·      喜歡胡亂塗鴉。
·      喜歡用積木、黏土自己蓋房子。
·      喜歡玩拼圖貼紙。
學齡期兒童
·      對於圖像記憶較強。
·      善於觀察細微的事物,心思細膩。
·      喜歡圖文書寫。
·      偏向文科較強。
·      較願意作筆記、分析事情。

適合孩子的學習情境:視覺型的孩子較喜歡觀察事物;可應用閃視卡加強辨識能力,鼓勵他凡事觀察做紀錄、養成閱讀習慣、看東西時腦中同時顯示圖片影像。父母在幫助視覺型孩子學習的時候,一定要運用可以吸引他視覺效果的工具,例如運用「心智圖」,亦即把所看到的概念,用各種不同的彩色筆畫成樹狀的架構,或是適度地在書本上用彩色筆標記明顯線條、記號,幫助他記憶。

凡是配上圖片、影像的單字或句子,孩子都可以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,並且容易記住,這表示透過視覺空間的聯想,就是孩子最喜歡的學習方式,只要利用圖畫來認識注音符號或學寫單字、學習數數或加減乘除,效果都比死背硬記來得好。由此可知,此類型的孩子需要靠豐富的視覺刺激來增強想像力,進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。因此,如果在孩子開始學習新知識的同時,父母能夠提供較為有趣的學習工具,孩子就會學得更快、更好。


體感觸覺型
特質說明:這類型的孩子善用體覺學習,多用身體記憶,喜歡應用操作來理解事物。

表現特徵:肢體型的孩子常常會動來動去,即使叫他坐好,他的腳還是會踢來踢去,或者伸手去拿別人的東西,顯得坐立不安的樣子。事實上,他們愈活動愈能專心,有些人甚至還需要靠觸摸物體,才能增加他的記憶;假使你看到有些孩子,會一路走一路東敲西打,或用小手一直順著行走路線,觸摸經過的事物,那很可能就是體感觸覺型的孩子了。

教養筆記:舉個例子,小寶寶如何運用感官知覺來認識香蕉呢?看見黃色、彎彎的香蕉之後(視覺),他一定要拿起並摸摸這根香蕉,才知道軟軟的、彎彎的摸起來是什麼感覺(觸覺),而且秤起來重重的,和塑膠玩具電話的話筒不一樣(肢體運動覺);接著,撥開香蕉皮,他要聞聞香香的味道(嗅覺),咬起來軟軟、綿綿的,吃的時候,一次還不能太大口,否則會噎到(味覺)……綜合這些感覺,寶寶也就形成了一個香蕉的概念。而這個新的認識,可以讓寶寶區分出香蕉和生活中其他可以吃的食物、遊戲的物品有什麼不同?往後,當他看見同樣是黃色的、彎彎的月亮圖形或玩具,便不會再叫它「香蕉」了。 

觀察重點:
學齡前幼兒
·      孩子喜歡用手觸摸感覺新鮮事物。
·      喜歡那些可以跑來跑去的追逐遊戲。
·      孩子不容易長時間待在座位上。
·      喜歡用手勢幫助自己表達,例如搖手。
學齡期兒童
·      孩子總覽得安靜在座位上坐一段時間是一大考驗。
·      孩子和別人溝通時,會用許多肢體語言,如手勢、點頭或其他肢體動作。
·      孩子喜歡敲敲補補,建構或修理家中的東西。
·      孩子總是對體能活動有極大的興趣。
·      孩子學體育和舞蹈、肢體動作的速度很快。

適合孩子的學習情境:這類的孩子較活潑,應多進行帶動唱、演戲、比手畫腳、實驗、抄筆記等學習方式,而不須規定他坐著看書,並且可以用競賽方式刺激學習。爸媽除了跟老師誠懇地溝通之外,也可以讓孩子一邊聽講一邊在課本上畫重點,或是給他一個限制範圍,讓他可以動一動。當寶寶靠著他靈敏的知覺,忙著探索這個世界時,請爸媽不要太過限制他的行動範圍,甚至阻止;有時太過嚴厲或禁止孩子用感官探索,不但會造成某些心理焦慮問題,也容易導致孩子慢慢失去感覺靈敏度,對四周事物漸漸失去信心、缺乏感受。相反地,如果可以提供孩子足夠而乾淨、安全的空間,讓他自由自在地於生活中尋求多樣刺激,以獲得正向且適當的感覺經驗,將有助於他累積許多重要概念,並建立日後認知學習的基礎。

體覺型的孩子較適合先學寫、再學讀,這是因為寫字直接牽涉到身體,而閱讀往往只用到視覺或聽覺。建議在孩子開始對於寫表現出興趣時,父母可以從畫畫、拼貼、捏陶等活動著手,讓他嘗試利用這些方式學習書寫。等到他學會寫之後,再讓孩子開始接觸閱讀;體覺強的孩子,在閱讀的時候,可能會喜歡用腳來打拍子,或者短短幾分鐘之內就變換好幾種姿勢,父母不要硬性規他得在固定地方看書,倒是可以建議孩子換個坐姿,甚至站著或趴著看書(注意時間不可太長)。當孩子看書時,記得提醒孩子多休息,做一些體能活動,包括跑步、有氧運動、轉動脖子和抬腿等活動。


此類型的孩子在學習數學時,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教具,孩子可以藉由觸摸、移動、堆砌、操作具體的實物來學習數學的基本概念。另外,在家裡很容易找到用肢體學習的機會,如:烹飪、清掃、修理東西、養花草及小寵物,都是學習的佳機。


結論
父母在瞭解孩子不同的學習風格後,一定會發出這樣的疑問:「每個孩子只有一種學習風格嗎?」「我對孩子的溝通模式也只有一種嗎?」確實,有的孩子擅長觀察細節,有的孩子擅長吸收全盤的概念,也有些孩子必須一板一眼地按照具體規則來學習,但並不是每個孩子剛剛好就是某一類,而可能是同時具有兩、三種風格的特質。

所以最重要的是,父母應該客觀地來瞭解孩子的學習風格,也讓孩子知道這是他的特質,跟聰明才智無關;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標準來判斷孩子的智能,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,學習效果也才會事半功倍。



更多了解:

  1. 學習型態(learning styles)
  2. 不同學習模式差很多!你的孩子適用哪一型?(天下)
  3. 三大學習類型 讓讀書事半功倍(商周特刊優勢系列 教育特刊)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【招生訊息】教師簡介與114年春季班招生訊息

 劉婷教室簡介 2013年正式以此網頁做為教學歷程的傳播媒介; 在此之前,我兼任媒體人陳安儀旗下的作文老師。從早期在新聞媒體、廣告,至新竹科技業,依舊筆耕不輟;在成立文字工作室後,我又為各行各業撰文,故寫作與職場連結,產業詞彙的研究、寫作風格的調變,我都非常有經驗。 我擅長於管理、分析、統計、整合。 在教學進修與興趣研究下,我將「寫作前運思」作為引領基石;加上自己的寫作經驗、文章歸納的結論、對課綱趨勢的整合,以及學生成效的回饋,至今已發展出一套成熟的教學寫作系統— — 此系統簡潔扼要、易懂易學 。 劉婷老師從學生時代就代表學校參加競賽,至今執筆相關的工作也超過二十年,我清楚體會到書寫對邏輯思維的正面效益。 從寫作推往閱讀理解,或從閱讀到寫作之間的定義,我有足夠的經驗和方法傳授給學生。 教室成立時是以「 升學型語文教室 」創業,此定位是讓師生之間有明確的學習目標。 我將「審題」觀念 傳達到初始學作的國小生,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學對 。 在 知識的輸入上,從生活的五感體驗到108課綱的十九議題探討 ; 作文是語文綜合的表現,我予以國學常識的補充,為學生超前部屬,作為實實在在、加深加廣的資優課程。 2025春季班報名表 (連結點) 從作文班到現在已有數屆由國語文課程協助升學的國三生, 至今未曾 做過付費廣告,教室也沒有招牌,靠著口碑介紹。 我精進教學 ,在每個專題與趨勢中享受研究; 把學生教好,輔佐家長一起引導孩子更好的學習方式、樹立良善的價值觀,成為學生、家長信任的對象,是工作中的樂趣,也是回饋社會的表現。 如果你對於教室的課程有任何想了解的地方,可以透過社團私訊我;也推薦大家從下面文章或社團資訊,先理解我的教學策略與帶班方式後,再進一步和你的孩子介紹。 對老師更多了解 《理念篇》教育本來就不分體制 《理念篇》做一個有原則的老師 《理念篇》是誰罰寫誰,作文教室的訂正方法 《理念篇》 閱讀寫作老師給小學生的藏書閣 《教學篇》戶外作文寫生 ─ 打開你的六感雷達 《教學篇》揭開家長看不見的作文課 《教學篇》家教老師的深入閱讀七大技巧 《教學篇》骨架沒長好,連話都說不清楚 《教學篇》 閱讀理解有妙方 《經驗篇》作文與造句有關係 《經驗篇》破 解學習成語的秘訣 《經驗篇》破解速讀閱測的應考密技 《經驗篇》識字問題問與答篇 《經驗篇》避免流水帳寫作的三個途徑 《報名前閱讀》劉婷...

國中會考作文賞析-捨不得

如果這是六級分,那評審的分數是給賣弄文學造詣的人嗎? ( 文章放大連結點 ) 今年會考作文《捨不得》 看到鄉民的留言後便概要性地寫下這篇賞析;之後,我又連結到國中會考網站看看其他六級分的作文範本,還是這一篇最迷人!最後,我決定讓小學生讀這篇文章,讓他們來評鑑。 相關研讀連結: 學習單下載點 國中教育會考寫作測驗正式試題( 樣卷公布) 從國中教育會考作文題看平日須有 的寫作訓 練 文章賞析: 從文章的起、承、轉、合來看,作者運用自如、分配得恰到好處。 起,開頭短短幾句,道盡大千江南之中的不捨,最不捨得的就是 - 手機;這樣的 題材讓人發乎好奇,想讀下去。 ( 這很重要,大多數人寫的題材,分數不會高 ) 承,第二段,三句話完整的寫出智慧手機的便利、有趣、解悶的滋味;作者不僅擅用映襯修辭,文藻表現一氣喝成、淺顯易懂。 轉,發生悲劇就是轉,簡單一句「踏破鐵鞋」就帶過自己尋覓不到手機的過程,緊接使用譬喻,以各種虛實景象、聲音情境來強化手機遺失時的感受,最後再擬出一段排比,加強語氣。 合,是考題的重點,先引用名言就加分了,藉此來把「遺失→捨不得→捨得」推向另一個境界,捨得之後,看見街景的美妙、五官甦醒、頓悟生命的真理以呼應莊子言「御六氣之辯,以遊無窮者」,此時,再用大樹來比擬人生,暗示著此後身心發展,得以自由翱翔,這便是「捨得後的至高點」。 最後,補上一句古云「有捨有得」,又把發散出去的精神在收斂回來,以遺失一支手機,換得面對大千世界的曠達胸襟,這樣的結尾,非常雄偉,再回首對照第一段心頭上那些微不足道矣的枷鎖,可謂大悟大智。 我要說的是,這位學子一定是個愛閱讀、愛寫作的人,更厲害的是他懂得考試的技巧;看似如此誇張寫法,或許有違現實常態反應, 但卻不也見證了他對不捨與捨得之間的氣度 ;除此之外,相較其他同級分文章,此文用字遣詞的實力可說是超群絕倫。 六級分,實至名歸! 結論: * 鼓勵學生,看到題目的時候,先思考自己選用的題材。 ( 不落入套俗,才會脫穎而出 ) * 看見考官要考什麼,捨不得,目的不是要知道你捨不得的事情和心酸,而是想知道捨得後的心境。 ( 作者在第四段寫最多 ) * 背名言佳句、使用成語、擅用修辭增加文章力道;多練習拆解「題目背後的題目」,閱讀「小題材、大體悟」文章 。

《經驗篇》破解學習成語的秘訣

國小三年級一定會出現成語的學習要求,但是,十個學生裡,就有九個學生反映成語很難記得住,鮮少有喜歡或能擅用成語的,歸類四個學習成語的方法提供參考。 一、有成語的對話 父母刻意地使用成語對話,這是最有影響力的。例如:「家裡變得亂七八糟的,我們趕快同心協力來收拾。」、「不可思議吧!媽媽能想到這個點子是不是絕頂聰明!」、「哇!我們的姊姊,不但漂亮又有智慧,可說是「秀外慧中」耶!」 …… 此時,小孩若因不懂而提問,長輩便能機會教育。「成語造句」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將成語變成對話中的詞彙,生活上多多練習,百利而無一害。 二、聽讀成語故事 成語是有典故的,不論是單單解釋成語原由、成語笑話、或以成語編寫有趣的故事、甚至成語小測驗,所有相關書籍對成語故事的描述皆如出一轍,只是編排方式略有不同。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或需要選擇閱讀,都可以增強對「成語」的認識。然而,據我了解,認識「成語典故」最能加深記憶。 三、增強樂趣的方法 看圖猜成語、成語大富翁、成語接龍、成語填字、限與什麼有關的成語挑戰等等,都可以增強學生對成語的學習意願。曾經,就有學生在課後跑來和我多要一份猜成語的學習單,說要帶回家和爸媽一起玩。對於成語量不足的小孩,可以先逐一解釋成語意思再進行遊戲,也不失是一種寓教於樂的好方法。 四、字義推敲的練習 國字為形、音、義堆砌,拆解成語的「每一個字」是在累積對文字的認識,作為日後理解文言文之基石。例如:敝帚自珍,可以先讓學生就先備知識來推敲這四個字的意思,普遍學生皆可對「自」、「珍」二字直覺反應「自己」、「珍惜、珍貴」,少數者對「帚」字有感於「掃」,「掃把」。此時,拿出字典查詢,尋根究底,不但可以知道「敝」有敗壞的、破舊的之意,還能知道 「敝」有 謙稱自己的意思。 語言是一種耳濡目染的學習方式,除了成語,俚語、諺語、歇後語都是值得我們認識和使用的詞句喔!你絕對想像不到,當不再強迫 學習 ,孩子們是非常喜歡玩弄文字的。   成語查詢網站: 在 線 成語 辭典 台 灣 成 語 網 推薦成語書籍: 《成語小劇場》 國語日報出版 《看笑話學成語》 螢火蟲出版 《有趣的成語遊戲》 聯經出版 成語大富翁 下載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