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7月, 2015的文章

《理念篇》做一個有原則的老師

這幾年,從養育孩子中,我變了,除了脾氣被磨得比較沒有 稜 角,取而代之的是,花很多時間在「看」跟「想」,看孩子的狀況,想著怎麼解決;連帶的,教育現場也變了,以一種讓工作和夢想平衡的方式,調整成自己想要的樣子,不再是承襲別人的樣貌,不願譁眾取寵。 於是,我的教室跟我的為人一樣,有了『原則』。 ( 作文課 ) 我和孩子到空地尋寶照片。 少成若天性,習慣成自然 在法內教室,不論是上哪一門科目,也不論年齡,我都會要求建立好習慣,那就是「學習同理別人,學會收拾善後」;我怎麼樣教育我的孩子,也會怎麼樣帶領我的學生。所以,學生知道進到教室要把鞋子整齊放在牆邊,不要擋到路口;下課後,知道要自己擦桌子,然後靠攏椅子才離開教室。 相對的,當學生來教室時,我都會開門迎接;家長來接小孩時,只要我是空閒的,必會伴隨著孩子一起出現在家長面前。對我來說,這些舉動代表的是「尊重」。 一分榮耀,十分責任 「備課」是老師的工作,這影響教學品質、學生學習的權益。上課前,我一定會寫教案設計,從教學主題、學習目標、教學流程和時間分配,我都會依照學生的年齡層和人數,認真撰寫、重新調整;如果要到戶外上課,也必須先勘查場地,凡事安全第一。 課後,我也是一個會寫課堂觀察報告的人,這個報告除了檢討自己教學狀況,也會詳細寫下“每一位”學生今天上課的表現,觀察到的優點、弱點,以及首要解決的問題。被稱呼「老師」是有責任的,發揚學生的強項,鼓勵學生突破自己,是我疼愛他們的方式。 細節在於觀察,成功在於累 積 在學習的殿堂裡,誰是主角?我始終認為是「學生」,學生說,老師聽,從中再去調整、延伸、辯論,《學思達翻轉教學》就是這樣的架構下展開的,顧名思義,自學、思考、表達。 文字是圖像的延伸,作文和圖畫都是創作的產出,該關注的是前面有思考的練習。 「觀察→理解→思考→表達」我的教學核心,培養孩子擁有「能多看見的眼睛、能聽從自己的心和手,能感覺自己的靈魂」,再來才是「技巧」、「創意」、「文學」方面的精進。 給孩子魚吃,不如給他釣竿 「走入大自然」是我們最喜歡的教室,利用開放式的學習環境,在這個環境裡有方向的引導孩子觀察。其次,我要營造的是平靜的學習心情,老師不是小丑,學生也不是來看戲的,在愉快的氣氛裡講述、彼此思辨、討論有

《研習篇》讀寫聯繫,提升作文力的方法

這個月參加翰林基金會辦的講座,這是關於翰林國語課本輔助教材的教學研習,講師是教材的編輯人 - 林美琴老師。 六月底,我把會考中心 1~6 級分範本都下載下來看過,想看滿分的文章水準,更要知道均標的程度。這次的研習課,開頭就是在談『標準』, 一個老師對孩子設定的學習尺在哪,孩子的學習目標就朝向哪 。我把這次研習課的心得分成三段來記錄: ( 一 ) 解釋一篇均標的作文應有的能力 作文三大基本能力:文章 = 構思精采 + 文字精準 + 結構精練。 何謂「構思精采」?美琴老師詢問在場的所有老師,如果用一個字表達你對人生的定義,你會選什麼字?學生會選什麼字?這真是好問題啊!就像今年會考題目-捨不得,大多數的學生都以阿公阿嬤的離世為題材,自然分數就不高。 寫作是從想法開始,文字只是思想的輸出 ,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影響著書寫的題材與方向。 另外,「文字精準」不等於文藻堆砌,老師用華盛頓砍倒爸爸「心愛的」櫻桃樹,來解釋用 “ 心愛的 ” 形容詞不是增添詞句的華麗,乃是象徵著這顆櫻桃樹對父親而言意義非凡;「結構精練」便是指段落的長短配置。 如何培養孩子上述的基本能力: 天份 豐富的生活體驗 廣度及深度的閱讀 在我來看, 『練習』是必要的過程 , 想要使文字精確、結構精練,需要反覆的咀嚼文字,練習發現自己的寫作問題,仿作用詞造句,讓修辭的使用行如流水,成為寫作的習慣。 ( 二 ) 閱讀與思考的關係與價值 素養 = 學校所背的東西都忘光後,所剩下的,叫做「素養」。 如果說「素養」是教育下消化後的產物,那麼「思考」便是血液、是傳遞的媒介;在文學裡,「閱讀」是養分、輸入,那麼「問答」就是齒舌。 美琴老師以 PIRLS(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) 解釋學生的能力養成目標,認為 老師引領學生思考的方向, 代表著 「老師問的問題決定學生的層次」,可見,問對問題、問好問題的重要性。 這是整個研習課程中,我最認真的一節,因為我在打造《思達讀書會》就是這樣想的,以上是這堂課的菁華,如果覺得不夠了解如何問答的家長,我推薦 《 親子共讀-客廳裡的讀書會 》 這本書,其寫得淺顯易懂,非常詳盡。 ( 三 ) 閱讀好書的介紹 我特地,把 林美琴 老師在這次活動中介紹的好書記錄